本报讯
(记者
黄
炼)
“幸好乡府腾出大院来,不然我们没地方晒玉米喽。”7月14日一大早,家住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政府附近的黄老汉和家人正在在乡府办公楼前忙着晒玉米。
眼下正值玉米抢收季节,及时晾晒成为关键,很多群众由于没有足够场地晾晒,玉米从地里收上来后,只好堆积在家里,时间久了容易出现霉变。不得已,有些农户只好将玉米晒在村道上、公路上,只要有空地的地方都用上了。这样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存在安全隐患。
“群众有困难,政府来帮忙”,西山乡在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中,要求乡干部深入田间地头听民情、解民忧,真正做好群众的“服务兵”。于是,该乡决定在不影响正常工作前提下,将乡政府大院清扫干净,尽可能腾出更多场地提供给乡亲们晒玉米。“群众进大院来晒玉米后,干部职工不约而同将车辆驶出机关停在大门外,避免不小心碾坏群众的玉米。”西山乡人大主席罗子强说,现在每天平均可晒玉米1000公斤左右,在群众摊晒和收装时,乡干有空便帮忙翻扬、装袋、扎袋口。
记者了解到,自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以来,该乡党委、政府时刻将群众利益、群众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随着观念的转变,现在便民的服务越来越多。目前,密切联系群众的务实工作作风在西山乡蔚然成风。
【记者感言】
巴马瑶族自治县西山乡政府腾出大院留给附近群众晒玉米,虽是一件小事,但从细微之处体现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为政之德;事情虽小,意义很大!谁都知道,五谷是生命之本,虽常见,但日所需,尤应珍惜。晒玉米需要大块的场地才行,也不是每个群众家里都有这样的大场地,尤其对村庄密集、人口众多、房屋紧邻的乡政府所在地,犹是如此。在收获的季节,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腾出了大院留给附近群众晒玉米。虽然院子里晒满玉米,给车辆、行人带来不便,少了些所谓的政府部门庄严,却拉近了政府与百姓之间的距离,体现了干部与群众之间的鱼水之情。
新闻推荐
市委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要求 落实主体责任 突出边学边改
本报讯
(记者
韦凯文)
7月23日,市委召开党的建设工作领导小组2015年第二次会议,总结上半年党建工作,回顾全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成果巩固...
巴马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巴马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