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梁
煜
见习记者
林郁婷
特约记者
韦
哲
通讯员
覃源合)大化瑶族自治县坚持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原则,统筹安排、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创新体制机制,进一步巩固、完善、深化和推进医改工作,让老百姓减轻了医疗负担,缓解了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2009年医改工作启动以来,该县及时成立领导机构,聘请专家解读政策,密切部门合作,树立抓医改就是抓扶贫、抓稳定的理念,出台配套文件,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改革,创新用人新机制,科学制定绩效考核、工资分配方案。新医改的实施,广大群众得到了实惠,也体现了基层医疗卫生的公益性、公平性和可及性。
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今年上半年,全县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4.22万人,参保率92%;新农合参保人数35.60万人,参合率98.8%;新农合补偿10.70万人次,基金支出2712万元,参合农民受益率38%。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不断提高,医疗救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年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对农民缴费基金和财政补助资金实行了专户储存、专账管理、专项使用和封闭运行。
在16个乡镇卫生院和144个村卫生室,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今年上半年,全县基层医疗机构使用国家基本药物307种、自治区补充100种;采购基本药物354.7万元,全部实行网上招标采购。今年5月,还组建卫生会计核算中心,确保了基本药物的安全有效、品质良好、价格合理和供应及时。
重新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将总编制的80%下达到乡镇卫生院,16个乡镇卫生院核定后勤服务人员控制数44人。将乡镇卫生院原挂号、诊查、注射及药事服务等费用成本合并为一般诊疗费,列入医保支付范围。依托大化卫生信息局域网平台,卫生会计核算中心实现了会计信息与医疗卫生服务活动无缝链接,对乡镇卫生院财务运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基本医疗等进行监管。
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建成包括健康档案、电子病历、门诊统筹管理、综合卫生管理协同共享的信息化平台,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医保系统等互联互通,形成覆盖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妇幼保健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等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促进了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
县人民医院与三级医院建立对口支援关系,安排8名专业技术人员进修学习,提升公立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护理服务。出台一系列扶持民营医院发展的政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医疗事业,极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今年初,县财政按照每人2元的配套资金匹配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并及时全额下拨到各项目单位。实行县、乡、村三级联动,重点对老年人、孕产妇、儿童、残疾人、慢性病人等人群进行健康档案登记。广泛开展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使城镇居民、农村居民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90%、84%。母婴健康“一免二补”幸福工程和地中海贫血防治计划全面实施,完成免费婚检率达99.62%,孕产妇产前筛查率达65.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达85.2%,建成两个县级地中海贫血筛查实验室。
新闻推荐
全区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分会场会议在大化举行 500扶贫官员参观学习大化经验
大化讯
9月11日,滇桂黔石漠化区广西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启动仪式暨2012年全区产业扶贫工作现场会分会场会议,在大化瑶族自治县举行。自治区政府副...
大化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化瑶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