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东兰县地处河池市大石山区的腹地,属于国家级贫困县,这些客观因素导致东兰县人民法院在人才引进方面面临着许多难题,并已经开始导致一系列不良现象的出现,如法官断层严重、干警工作积极性不高等。
如何在客观因素不利的条件下,调动发挥主观因素的作用,是基层法院在人才培养上探索的主要路径。从基层法院自身的角度来看,必须深化内功,提高职位吸引力。如加强法院文化建设,消除社会公众对西部地区基层人民法院的误解。同时,对于新录用的干警在试用期内从生活和工作上予以一定支持和鼓励,安排其必要的生活条件并且在工作上予以适当的错误宽容度,以减轻其生活和思想负担。在目前法学本科生就业困难的现实情况下,却又面临着西部基层人民法院难招到合适人才的悖论,就其根本来说,是基层人民法院没有对年轻人形成足够的就业吸引力,使得国家“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号召没有转变成现实的就业意向。
法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社会科学,法律人才的培养是个精雕细琢的工程。在法院开展的职业培训中,主要任务是对通过司法考试、准备进入法律职业的干警开展上岗前的实务训练,使他们初步掌握从事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这项工作需要基层人民法院的院领导充分重视,对于拟提助理审判员的书记员要使得其逐渐从记录、装订卷宗的事务中抽身出来,培养其办案的独立思考能力、面对当事人的法律释明能力以及复杂矛盾冲突局面的应对能力。由于基层人民法院的干警的知识储备有限,互相之间学习提高的空间不大,需要上级人民法院,尤其是高级人民法院运用其优质的人才库资源,定期举办法官的业务培训,通过集中培训或者视频培训的方式,对干警的业务知识进行及时更新。基层人民法院应该激发全体干警,尤其是业务庭的干警及时学习新颁布的法律以及司法解释的精神,并且创造条件为干警的学习深造提供物质保障和奖励。在法警的训练方面,一定要注重政治素养和业务素养的双提升,基层人民法院应该形成定期训练的制度,保证法警能有过硬的本领适应各种任务,可以通过岗位大练兵、大学习、大交流的方式,在上级人民法院的组织下与兄弟同级单位的法警进行友好的学习交流,整体提高其业务能力。
在法官职位升迁以及工作调动上,可以通过上级人民法院的具体指导,形成一种能上能下的人才流动机制。基层人民法院培养一个合格的书记员的周期大概是1年左右,而培养出一名合格的人民法官从其书记员开始周期大概会在3年左右,而优秀法官的培养周期则因人而异。因此,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减少经过严格培养的优秀人才改行从事其他工作,尤其是改行当律师的几率。同时,对于基层人民法院内部的岗位交流也应该常态化,避免一个职位做到退休的人才任用模式。再者,对于新录用的书记员,应当安排到立案大厅工作一定时间,以锻炼其群众观点和服务意识。
(作者系东兰县人民法院法官)
新闻推荐
东兰讯
日前,在农业部召开的2013年第三次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会上,东兰县申报的东兰乌鸡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实现了东兰县水产畜牧业领域农产品...
东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东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