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刘广铭背靠峭壁在拍摄。
本报讯 (记者 高东风 摄影报道) 5月29日至6月2日,新华社广西分社图片总监刘广铭深入河池市金城江区拔贡镇坡降社区、金城江区第五小学和都安瑶族自治县保安乡上镇村等地采访,先后在新华社播发了3组12张新闻图片,报道了河池市菜篮子基地建设、民族特色教育和山区群众自筹资金修筑幸福路等民生问题。
30日清晨,刘广铭来到河池市重点扶持的“菜篮子”生产基地拔贡镇坡降社区,深入多位蔬菜种植户家中采访,详细了解蔬菜种植、销售的过程。为了拍摄到真实的新闻图片,他和菜农一起趟进雨后泥泞、湿滑的菜地,精心捕捉一个个精彩瞬间。当日,新华社播发了刘广铭拍摄的反映拔贡镇群众《山坳里种出千亩“幸福菜”》的1组4张新闻图片。
下午,刘广铭慕名来到以民族教育特色见长的金五小校园,少先队员为他佩戴了鲜艳的红领巾,校长黄献芬向刘广铭介绍了学校的办学情况,重点介绍了学校在探索民族特色教育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方面的好做法。随后,刘广铭参观金五小校园、学校荣誉室和学生手工艺品制作小课堂,并饶有兴趣地观看和拍摄了学校举办的《童心迎六一 共享民族情》文艺演出。31日新华社播发了组照《广西:童心迎六一 共享民族情》,所发图片全部来自金五小。
6月1日一大早,刘广铭翻山越岭,走进海拔1100多米的都安县保安乡上镇村筑路工地,目睹了这里的村民在悬崖峭壁间,用双手开山凿石,自筹资金修筑通往山外屯级公路的感人场面,领略了淳朴的村民改变家乡贫困面貌的决心和斗志。为了选取最佳的拍摄角度,刘广铭在工地上穿行,拍下了一张张动人画面。被当地村民修筑“致富路”精神所感动的刘广铭,将带来的包子、鸡蛋、矿泉水等午餐,分发给了筑路的村民们,并向大家表示,等这条5公里的道路修通的时候,还会再来采访报道。回到住处,他不顾一天的劳累,立即编稿传稿,当晚新华社以《把路修到山外》为题,播发通稿一组含5张照片。
6月2日,76岁的村民韦俊宁告诉记者,新华社记者能够关注到这个偏远的山村,让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没有忘记这些生活在大山里的贫困群众。“我感觉到了党的关怀,虽然我已经76岁了,但我还要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韦俊宁激动地说。
新闻推荐
6月1日,都安瑶族自治县民族特殊教育学校举行少先队员宣誓仪式、文艺表演和游园活动等,让在校的残疾儿童享受了快乐和幸福。当天,该县二高团委志愿者、民间...
都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安瑶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