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
李盛勇)
为进一步加快富民强市新跨越、建设幸福河池步伐,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理清思路,提出要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推动各项工作上档进位。目前,“五大工程”开局良好,为河池加快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河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但与兄弟市相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盼仍有较大差距,河池发展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和压力。新一届市委、市政府领导到位后,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掌握市情民意,提出实施产业增量提质、民生保障提升、开发扶贫攻坚、城乡新貌新风、执行力提升等“五大工程”,作为破解河池发展瓶颈的重点工作,推动各项工作上档进位。
发挥资源优势,实施“产业增量提质工程”,努力实现产业在艰难条件下有新发展。工业方面,实施“百亿工业、新型基地、产业升级、企业增量、壮小扶微、园区建设、研发创新、招商引资、政策扶持、环境优化”等10项行动,重点推进有色金属、清洁能源、生物质化工、绿色长寿食品、茧丝绸、制糖、酒业和饮用水等产业。上半年,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为契机,全面抓好环境风险排查整治工作,推进11个工业产业转型攻坚;实施工业技术改造项目296个,完成投资42亿元,同比增长75%,推动了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开竣工。国家正式批准河池市《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基地建设试点实施方案》,已陆续启动工业固废综合利用项目15个,总投资25.48亿元。同时,农业、服务业、旅游文化产业、交通运输业等产业也在积极谋划,稳步发展。
坚持民生优先,实施“民生保障提升工程”,努力实现民众生活有新改善。按照“高定目标、项目带动、资金保障、整合力量、依靠群众、激励考核”的思路,重点推进教育、医保、就业、社保等10大类民生保障工作。上半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1所,已向19.1万名农村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投资1900多万元完成改建、扩建和新建食堂224个。新农合参合率达98.17%。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656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06%。新农保制度实现全市全覆盖。5292户农村茅草树皮房改造任务已全部完成。完成743个行政村通水泥路项目和87条村屯道路建设;新建屯级道路649
条共1877公里。
转变工作思路,实施“开发扶贫攻坚工程”,努力实现扶贫工作有新突破。按照“转变思路、锁定目标、两段推进、基础提升、产业带动、能人带领、教科引领、保障支撑、易地发展、连片推进、生态维系、责任保证、机制健全”的思路,认真谋划新阶段扶贫行动。以“会战形式”在全市因地制宜培植发展核桃、油茶、火麻、香猪、瑶鸡、高淀粉红薯、桑蚕、糖料蔗等8大产业,逐步构建特色鲜明的优势产业体系。尤其是针对河池大石山区的特点,整市推进核桃产业发展。上半年,集中开工了总投资5.33亿元的110个新阶段开发扶贫攻坚项目。目前,正在探索推进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整乡推进”、大化瑶族自治县龙头企业带动群众发展产业、都安瑶族自治县石漠化治理与异地搬迁相结合、东巴凤三县旅游扶贫示范区建设、“整市推进核桃扶贫产业”等扶贫发展的新模式。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充分认识反腐败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和艰巨性,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旗帜鲜明地反对腐败...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