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林郁婷
通讯员
潘善项)今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共选派45名优秀机关干部,担任贫困村党组织第一书记。工作中,他们下到基层、深入群众,认真履职,务实创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有效推动了全县新一轮开发扶贫工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抓调研,优思路。第一书记下田间地头、深入村屯各户,调查了解村情民意,进一步理清和优化驻村工作思路。明伦镇百祥村第一书记曹金国,利用近一个月的时间,走访了全村17个自然屯23个村民小组635户群众,全面掌握第一手材料,查找贫困原因。截至11月底,全县驻村干部共入户调研2.46万户,撰写民情日记2745篇,形成调研报告301篇。后盾单位领导到村联系指导930人多次,承诺为民办事1299项,并在村务公开栏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抓班子,强堡垒。注重抓好基层“两委”班子建设,有效推动当地开发扶贫和各项村务工作。大安乡环界村第一书记韦德武,针对屯级事务管理乏力、项目建设推进阻力大等问题,积极组织开展屯级党群联席理事会创建活动,为基层党组织与广大党员群众搭建了“零距离”的沟通平台,激发广大群众参与“整乡推进”和新农村建设等重大事项决策的积极性,有效推动了屯级各项事务的开展。
抓产业,促发展。要脱贫、要致富,寻找一条符合当地发展的产业是关键。第一书记结合村情实际,积极引导群众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下南乡景阳村第一书记黄晓红,利用当地丰富的林下养殖资源,带领群众大力发展以养殖菜牛、山猪和土鸡为主的林下特色养殖项目,并多方筹措项目资金83万,扶持指导群众建成3个特色养殖基地。韦德武同志通过多方联系,引进广西环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投资建立红心香柚示范基地,目前已征地2000多亩,完成种植900多亩,有效推动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抓阵地,夯基础。通过整合资源,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集“党员活动、村民议事、便民服务、教育培训、文化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阵地,并以“十有”为标准,进一步完善活动场所内部设施和各项制度,强化其规范化建设。韦德武经过多方联系,筹措资金118万元,改善了村级组织的活动场所。
抓民生,构和谐。第一书记身体力行,深入基层,牢牢抓住群众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困难。截至11月底,驻村干部共协助84个村党组织制定整改提高方案,开展农村党员大培训和村干培训8359人次,修桥14座、修路187.3公里、修水利70多公里,解决安全饮水问题66个,帮群众办实事办好事806件,化解其他各类纠纷340起,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有效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抓项目,树新风。围绕“城乡新貌新风工程”,第一书记多方协调,积极联系有关部门争取资金,用于村级文化场所的建设、村容村貌的改造工程。截至11月底,共实施改水、改厕、绿化美化工程227项,举办群众性文体活动73场次,受益群众1.1万多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见习记者
林郁婷
通讯员
潘善项)去年以来,针对道路运输安全监管手段滞后、农村客运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严格...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