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川山镇境内,是一片郁郁葱葱的喀斯特森林。1990年以来,它先后被定为县级、区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加入中国人与生物圈网络。如今,它与贵州茂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共同组成当今世界同纬度上保存最完好、连片面积最大的喀斯特森林生态系统。目前,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
这些荣耀离不开众多林业人员的付出,覃文更就是其中的一位。
跋山涉水调研
煤油灯下办公
覃文更1987年大学毕业,因为当时环江县领导一句话“环江需要你”,让这个憨厚的林业专业的环江籍大学毕业生放弃分配在市区工作的机会,返乡从事基层林业工作。
1987年至1996年,覃文更在环江县林业局从事林业技术和管理工作,1996年至今在保护区管理局从事管理和技术工作。
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环江不少乡村尚未通路、通电。林业人员下林区调研,只能坐车到乡镇,然后再步行到目的地。有的林区较远,走五六个小时山路是常事。若赶不回去,他们只能自带铺盖在群众家中打地铺,甚至在山里过夜。若在当地办公,他们只能借着烛光、煤油灯,手写资料。直到2000年后,条件才逐步改善。多年的坚守,覃文更和他的同事走遍了保护区周边20多个村屯,尽职尽责地做好保护区工作。
成立保护区
呵护珍稀物种
1990年,覃文更和森林调查队发现川山镇境内有一片保护完好的喀斯特森林。这片森林地貌特殊,一旦破坏就难以恢复,凭职业的敏感,他们意识到这片森林的珍贵,必须尽快保护起来。
覃文更立即组织人员整理资料申报,经过多年努力,这片森林于1998年得以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即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面世后,覃文更的责任更大了。必须尽早对保护区开展科研和本地资源的调查工作,解开这里的物种之谜,以引起外界更多的关注和重视,才能最终保护好这些珍稀资源。
从此,覃文更和他的同事经常奔波于保护区中。有时为了寻找和观察物种,一连十几天扎根在深山里。有时接到群众报案,不顾山高路远,立即前往制止犯罪分子的破坏行为。
经过他们的寻找和观察,保护区1300多种植物被发现,国家一级保护植物有红豆杉、单性木兰等5种,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华南五叶松、伞花木等12种。他们还发现有280多种动物资源,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蟒蛇、金钱豹、林麝等3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藏酋猴、穿山甲等31种。
在这里,他们还发现了目前世界上面积最大、保存最完好、群落最稳定的单性木兰群落,白花兜兰、麻栗坡兜兰等世界珍稀濒危物种在保护区也有连片分布,这为环江被评为“兰花之乡”立下汗马功劳。同时发现森林里的古代汉道、溶洞等,为将来发展旅游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目前,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提名地。如保护区“申遗”成功,这意味着木论将由国家级的自然遗产地升级为世界级的,不仅加大了它的知名度,还可能引来更多的保护基金和游客前来探险。
荣誉属于团队
对工作热情依旧
覃文更20多年坚守基层林业岗位,所付出的心血和汗水得到了社会认可。他所在单位获得过全区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他本人也获得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授予的2011年斯巴鲁生态保护奖等荣誉。覃文更说,荣誉不属于个人,是他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如今,身为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的他,还经常和同事深入林区调研,撰写科研文章。此外,覃文更和他的同事还积极开展群众工作,发动群众共同呵护保护区,使得这片16.2万亩自然保护区森林覆盖率,由94.7%上升到如今的97.1%,为野生动植物栖息提供了更好的环境。
新闻推荐
安全警示帽质量参差不齐 学生使用率低 环江二小学生“自愿”购帽惹争议本报记者 高东风 文/图
近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第二小学学生“自愿”购买安全帽一事在网络引起热议,也有家长致电本报,希望媒体介入调查“环江二小名义上让学生自愿购买,实际必须购...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