垫资84万元,只需村民认同,不要一分利息。毛南山乡3位村干部倾己所有为民修路的故事,被当地群众传为美谈。
5月7日,记者深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长美乡长美社区,采访3名行善举的村干部。
2年垫资84万元修屯级路
长美乡是环江一个偏远乡镇,1.5万人散居在各个山弄,境内山路弯曲、路面坑洼,行路难成为老百姓最大难题。
长美社区四周被高山环抱,是该乡政府所在地。整个社区除了几百人居住在长美街上,2000多人分布在山里的21个自然屯。社区委员会办公楼建在长美街上,社区党支部书记蒙万灵、居委会主任罗小康、副主任廖天日的家就安在街上。
每天早上8时,街上村民都看到3名50多岁的村干部准时打开社区办公室大门,商讨事务。“当村干部10多年了,已经养成早上碰头的习惯,每天要协调处理社区很多事物。”
3名村干很有经济头脑。蒙万灵经营一个采石加工厂,罗小康利用自家门面摆卖家电,廖天日既从事装潢业务,又经营家电生意。按照当地标准,仨人算得上小老板,有些积蓄但不多。
长美社区21个自然屯散落在各大山之间,最远的距离长美街13公里。据当地村民介绍,长期以来,由于不通路,群众赶集要走几个小时山路,买卖东西要靠肩挑背扛。
在大石山区劈山开路,必须投入大量资金,而上级拨付的扶贫资金和群众集资款极其有限,要尽快修通道路,资金缺口是最大困难。
2011年初,蒙万灵召集罗小康、廖天日经过几天商讨,毅然决定:3人合伙垫资为群众修路,垫资部分由受益村屯以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逐年偿还,不收一分利息。
“当时作出这个决定,首先招来家人的反对,一是担心把家里的钱掏空,二是担心群众还不了垫资。好在我们都是一家之主,就是钱收不回来我们也不会后悔。”罗小康说。
第一条路——流洞屯3公里进村道路和屯内硬化道路。2011年4月,3名村干垫资23万元,加上群众集资、“一事一议”扶贫资金9万元,道路迅速铺通。
第二条路——硬化通往火洞屯水毁路。2011年5月,3人垫资4万元修复,确保该屯300多名群众出行安全。
第三、四条路——修筑弄洞以及才王屯、达洞屯进村道路和屯内道路硬化。2012年4月和11月3人分别垫付20万元、21万元,修筑弄洞以及才王屯、达洞屯4公里进村水泥路和屯内硬化道路。
美洞屯距离乡政府3.5公里,是目前长美社区唯一没有通路的自然屯。在蒙万灵等3名村干推动下,通屯道路已于今年初开工建设。记者在通往山坳上凿开了1公里的路面上看到,路基宽约4.5米,道路修筑到半山腰就停工了。“这条路共垫资了16万元,我们已经是‘弹尽粮绝’了,被迫停工。希望政府部门争取项目资金把路修通。”蒙万灵无奈地说。
记者从3名村干部与各村屯群众签订的垫资及还款协议上看到,每份协议书上都有全体村民的签字。协议规定,修路村屯以生态公益林补偿金逐年偿还3名村干部的垫付资金,直到还完为止,不计利息。
据了解,从2011年起,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发放的标准为每亩每年补偿9.5元。其中,流洞屯每年生态公益林补偿金为6万元,要偿还23万元修路垫付资金也需要4年多时间。
但是,不少村屯却没有那么多生态公益林补偿金。才王屯、达洞屯由于生态公益林面积较少,毎年生态公益林补偿金只有1.6万元。“要偿还我们21万元垫付款,至少要10多年,到时我们都老了。”蒙万灵笑了笑说。
有人细算了一下,如果按现在银行5年定期存款所得利息计算,拿84万元存定期,5年利息接近20万元。
筑路为群众打开致富大门
流洞屯距离通乡道路约3公里,全屯54户250多人,记者看到,一条3.5米宽水泥路翻过两个山坳通到村口,屯内3米宽水泥硬化道路连接各家各户。全屯近50栋一层或两层新房依山而建,村民房屋前面是一片绿色的玉米地和桑叶地。
为修建流洞屯道路,3名村干部垫付了23万元工程款。通路以前,由于建房物料无法运进来,该屯没有一家建起钢混房。“这些新房都是这两年通路以后建的,现在不少人还买了小车、摩托车,出行很方便。”廖田亮感激地说,当时全村只筹到9万元,如果没有他们垫资,现在这条路还没有修通。
据长美乡乡长谭荣生介绍,目前全乡还有8个20户以上自然屯未通屯级路。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是出行难问题,由于扶贫项目资金有限,光靠群众自身的能力是无法修通道路的。3名村干垫付巨资修路,不仅减轻了政府的负担,也为群众实现了早日通车的愿望。
谭荣生说,3名村干在群众中很有威望,平时群众有困难找到他们,他们不仅热情为群众排忧解难,还经常掏钱给贫困群众渡过难关。
据了解,蒙万灵等3名村干垫付资金修筑的道路通车以后,为当地党委、政府进一步实施贫困村危房改造、产业扶贫等奠定了基础,为山区群众打开了脱贫致富的大门。(记者 韦剑平 见习记者 李洁 通讯员 蒙国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
龙
隆)5月22日,在市委常委、秘书长黄光华的带领下,市委办全体干部职工来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大安乡开展“美丽大安·清洁乡村”行...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