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见习记者
蒋
宽
通讯员
王子元)
近年来,河池市通过实施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工程,使村级组织办公、生产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服务群众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群众对村干部工作满意度不断提升,极大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激活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细胞。
今年年初,大化瑶族自治县龙湾乡中旧村板旧屯330户1235名群众有了自己的党员教育活动室、图书室、运动场等,群众自发组织成立了文艺队、篮球队,购买了两万多元的乐器和演出服装。“乡亲们不仅有了学习中心、活动中心、娱乐中心,还有了便民服务中心以及纠纷调解中心,大家生活得更舒心、更幸福!”该屯村民韦荣玲自豪地说:“在这么漂亮的地方唱歌、跳舞和生活,感觉和城里人差不多。”
在2011年以前,这些是韦荣玲不敢想象的。2011年初,调查显示,全市81%的村无规范化的村级活动室,绝大部分的村办公条件非常简陋,农村基层组织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为彻底改变面貌,河池市决定从2012年起,用5年时间使全市所有村级组织建设达到“五规范一优化”目标(即规范组织设置、规范队伍建设、规范阵地建设、规范工作制度、规范保障机制、优化发展思路),要求活动场所实现“十个有”任务(即每个村要有一个9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办公室、一个会议室和党员活动室、一个图书室、一个卫生室、一个应急装备间、一个远程教育终端、一个党务村务公开栏、一个文艺舞台、一个篮球场、一个升旗台)。
截至目前,河池市通过村级规范化建设验收394个,建成规范化村级活动室410个、文化舞台350个、篮球场356个,组建村级文艺队238个、篮球队320个。2012年,全市完成各类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5.8万多人次,组织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培训8.6万人,村级活动场所展现出基层党建的巨大活力。
今年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结合本县实际,把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同实施“百强党员能人带动”产业党建工程、屯级党群联席理事会建设结合起来,使“五香”(香米、香猪、香鸭、香牛、香菇)民族特色品牌初步形成规模,产值7亿多元,带动3500名农民脱贫致富。
天峨县六排镇都隆村在各方的帮助下,建起了标准的村级办公室、活动室、图书室、戏台等,还硬化了屯级道路,对群众房屋进行了统一立面装修。村党支部抓住机遇,大力发动群众种植百香果、烤烟、核桃,发展土鸡规模养殖等,2012年群众人均纯收入达4000多元。此外,还引进外资合作开发石英矿,村级集体经济每年收入40多万元,当地群众真正感受到了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带来的大变化。
“提高服务群众质量,带领群众致富,让群众满意,是河池市开展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核心目标。”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在规范化管理中,河池积极推行村干部“两轮两联”服务群众制度和农事村办、农事代办制度,保证上传下达畅通,方便群众上门办事。
此外,在村级活动场所设立党务、村务公开栏,不仅公开村级财务使用情况,还把村干部的值班、近期重大活动、党组织发展党员、低保户、危房改造补助等情况予以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的监督;积极组织广大党员群众参与发展规划、财务收支、项目建设等重大事项的决策,提高村民自治水平,极大地激发基层群众致富的活力。
新闻推荐
沈北海抽查河池市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时强调 从实际出发 让群众得到实惠
本报讯
(记者
韦剑平)
10月15日至16日,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沈北海深入都安、环江、宜州等县(市),抽查美丽乡村建设情况。沈北海要求,在...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