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盐业公司调配12吨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运抵环江。
近日,本报多次接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群众报料称,该县城区超市1.5元一包的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平价盐断货,同品种的平价盐在农贸市场被卖到2.5元一包,希望媒体关注,维护群众利益和食盐价格的稳定。12月25日,记者前往环江县进行了采访。
暗访:标价零售1.5元 实际售价2.5元
12月25日15时30分,记者在环江县城农贸市场内,对食盐价格进行了暗访。
在一家食杂店,记者看到纸箱里放有20多包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该品种食盐的外包装上清楚标有“零售价1.5元”字样。记者拿出1.5元钱,递给负责店铺经营的女子。该女子说:“这种食盐每包售价是2.5元,进货价已是2.3元、2.5元一包,不买就拉倒。”
记者随即在该市场内暗访多家销售食盐的摊位,每个摊位均有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销售,只是售价均高出包装上的零售价1元钱。
超市:进一件平价盐 搭售十件海藻盐
在环江县城某超市,超市负责人说,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已经断货四五天了,当天下午15时,河池市盐业公司才送来5件250小包,超市的零售价是1.5元/包,这些盐正常情况下2天就可以销售完毕。
谈及断货的原因,该负责人说,要在盐业公司进10件430克装的绿色海藻碘精制盐,才给1件400克装的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由于海藻盐每袋零售价为2.5元,所以销售并不好,库存积压很多。而1.5元一包的平价盐很受群众青睐,但货源无法保证。说着,该负责人给记者打印出12月1日至25日《河池盐业进货总表》,共购进海藻盐1750包,进货价2.15元,零售价2.5元/包;购进400克装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250包,进价1.25元,零售价1.5元/包。
该负责人说:“两种盐的利润差价为0.1元,但进货价却相差0.9元,实际利润差不多。但有低价盐销售,可以吸引更多的群众来购物,连带效益更大,所以,超市希望能够购进更多的平价盐,并且不要搭配海藻盐。”
联查:查清进货渠道 刹住涨价之风
12月25日16时30分,环江县物价、工商、商务等执法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对环江县城区食盐销售情况进行全面检查。
联合检查组在农贸市场内的两家食杂店检查发现,经营者均存在超过国家定价销售食用盐的问题。执法人员询问其销售食盐来源时,其中一经营者辩称是2012年从事食品加工生意时,剩下的,现在不用了,就拿出来销售。执法人员检查发现店内销售食盐的生产日期是2013年,戳穿了经营者的谎言。另一经营者说,是由一名盐业公司的人送来的,进货价就很高,不得已才卖2.5元,否则就赔钱。两家食品店均称找不到进货单,也不知盐业公司送货人的姓名和联系方式,无法确认送盐者的真实身份。
环江城区某食品批发部的经营者向联合检查组反映说,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的正常进货价是每件62.5元,但送货价是97元,进货价就高出零售价,不得已才卖到2.5元。联合检查组随即进行了录像取证。
在执法检查时,一名经营者说,送盐者在环江县城区有门面和仓库,遂带路前去查看,但却发现该门面大门紧锁,门面上也没有任何牌匾、标识。环江县商务局负责人说:“如果在环江开设食盐销售和批发店,一定要到商务局备案,目前,商务部门没有接到任何人要求备案的申请。”
联合检查组表示,立即向各自上级主管部门报告相关情况,将组织力量,彻底查清进货渠道,找出食盐乱涨价的“推手”,坚决刹住食盐涨价的歪风,维护食盐价格的稳定和群众的切身利益。
据了解,12月26日晚17时,河池市物价局协调市盐业公司调配12吨桂山牌绿色标准精制盐进入环江市场,当地群众在新年期间,可以购买到1.5元一包的平价盐。
新闻推荐
环江讯 为保障元旦、春节两节节日食品消费安全,防止重大食品安全事故发生,连日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工商局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保“两节”、“亮剑”行动...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