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的墙壁上,挂满客人对螺蛳粉的评价。
覃雨微开在上海地铁一号线附近的第一家螺蛳粉店。
2003年秋天的某个下午,环江乡下19岁的女孩覃雨微背着简单的行囊,怀里揣着她妈妈给她的一千多元钱,悄无声息地去到了上海。在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大上海,覃雨微像一粒尘埃一样,很快就被人潮人海所淹没。这个时候,这位从大山里第一次来到大上海的女孩对上海的印象就是这座城市太大了,大到她找不到要去的方向。然而,10年后的今天,当初对上海一无所知的覃雨微却实现了“华丽的转身”,成为大上海一名“美女老板”。十年历程、十年风雨、十年故事、十年情怀……汇成一句话——看准了就去做,就坚持去做,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会成功。
2013年11月19日,在上海打拼的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女孩覃雨微在她的QQ空间的“说说”里写下了这么一句话:“人的确是靠勇气和信心分出区别的,但要学会分辨方向,跨过弥障,才不会原地打转。”按时间算来,这个时候,生于1984年的覃雨微到上海“混世界”已整整10年。记者没有仔细了解她在这个时间点写了这么一句话属于怎么样的内心动机。但在两天的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这句话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她在上海10年的一个总结或者一种写照。
2003年秋天的某个下午,具体时间是五点多钟。在上海这座大都市,覃雨微背着简单的行囊,怀里揣着她妈妈给她的一千多元钱,悄无声息地来了。在拥有几千万人口的大上海,覃雨微就像一粒尘埃一样,很快就被人潮人海所淹没。这个时候,这位从大山里第一次来到大上海的女孩并不知道眼前的上海是怎么个样子,不知道上海正经历着非典和高温天气的严峻考验,不知道上海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200亿元,也不知道上海口岸在全国率先试行“5+2天”通关工作制,卢浦大桥、上海外环隧道、大连路隧道等先后建成通车等标志着大上海经济保持快速、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状况。上海留给她的第一印象,就是太大了,大到她找不到要去的方向。她从火车站坐地铁来到人民广场,站在广场的某一角,原地打转,四处张望,当时的情景就像我们经常在电影里看到的一样——四周的人流快速闪过,景物快速变换,而她却站在原地无所适从,眼里满是迷茫而且空洞。
然而,就这么一个上海对于她来说,说有多陌生就有多陌生的女孩,上海“以海纳百川”的气度接纳了她,而她也以“在艰苦奋斗中追求卓越” 的上海精神默默地融入了这座大都市,7年之后,成为大上海的一名“美女老板”。到记者写这篇稿子的时候,她已拥有了自己的两家店,第三家店正在筹备当中。
当然,覃雨微当上老板是2010年之后的事了。从2003年这个秋天初涉上海到2010年辞职单干,从一名打工妹到自己当老板,覃雨微每走一步,都饱含艰辛与磨难,历经挫折与失败。但是,正如她最喜欢的歌手许巍的一首歌里面所唱的一样:“那一年,我很年轻,总觉得世界一定会很美,那理想世界就像一道光芒……”她对人生、对理想总是满怀希望,充满信心。
2010年初,曾经从前台干起,当过助理、销售、主管的覃雨微从好不容易站稳脚跟的公司里辞职了。 她决定自己创业,开螺蛳粉店。
从小就吃着螺蛳粉长大的覃雨微背井离乡这几年,无时无刻不思念着家乡的亲人,思念着代表家乡味道的螺蛳粉。为了吃到在上海很难吃到的螺蛳粉,她常常要坐上一个多小时的公交车,跑到好远的地方。跑一趟下来,不仅花了时间费了精力,还吃不到真正家乡味道的螺蛳粉。
有一天,覃雨微在那家“上海味道”的螺蛳粉店里碰到了同样到这里寻找“家乡味道”的河池老乡。老乡见老乡,虽然没有泪汪汪,却不约而同地说出了一句话:“上海要是有一家我们河池味道的螺蛳粉该多好!”
当时,几个人包括覃雨微在内,谁都没有意识到就这么一句话,改变了覃雨微以后的人生轨迹,拨动了覃雨微心中那根自主创业的弦。几个月之后,覃雨微的螺蛳粉店悄悄开张了。虽然店面挂的是柳州螺蛳粉,但味道、配料、做法都是纯正的“河池味道”。覃雨微说,之所以挂上柳州的名,是因为上海人知道柳州的比较多,知道河池的比较少,借用柳州之名,算是一种经营策略吧。
店面开张之后,覃雨微约上一些老乡到店里品尝,大家都吃得十分开心,都称赞覃雨微做了一件大好事,为在上海的河池老乡找到了“家乡味”。
但是,覃雨微开螺蛳粉店,虽然出于思念乡情。然而,既然是“做生意”,面对的客人不可能只是在上海的河池人,而是要面向上海人和在上海的外地人。只有这样,这“生意”才能做得下去,才有赚头。
创业之初的困难出现了。在上海的河池老乡都把螺蛳粉吃得津津有味,吃得眉开眼笑。但是,其他客人却不习惯螺蛳粉的味道。比如酸笋的怪味,好些人走到门口就避开,甚至有人进来了受不了走了。更为要命的是,覃雨微的第一家店面开在一栋居民楼下,螺蛳粉的“怪味”让那些“老上海”实在受不了,一些老太太一天到晚到相关部门投诉,要覃雨微关门。
一个初创业的20多岁的女孩,一方面要面对生意的冷清,一方面要应对意见满腹的“老上海”,艰难程度不想而知。
面对这种情况,覃雨微倒是没有多大的难过或者束手无策。当时她有一个信念,就是觉得美食也需要投缘。她真心喜欢家乡的口味,相信有几千万人口的上海,一定会有和她一样喜欢这种味道的人。于是,她慢慢积累回头客,培养口碑。而那些“老上海”也被相关部门做通了工作,他们不仅接受了螺蛳粉,也接受了覃雨微。
覃雨微的生意逐渐有了一些起色。
但是,让她的真正生意红火的是《旅行者》主编、微博名称“地主陆”的陆华农。有一天,陆华农和几位朋友来到覃雨微的螺蛳粉店,每人要了一碗螺蛳粉。吃过之后,吃遍天下美食的陆华农大为赞许螺蛳粉的味道,说从来没吃过这么具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并且,把他的感受写到微博上。很快,名人的效应来了,在陆华农的感染下 很多时尚的年轻人接踵而来。后来,包括外滩画报运营总监、华尔道夫行政主管等高端人士都来到覃雨微的螺蛳粉店品尝,接受并喜欢这味道。现在,覃雨微的螺蛳粉店已成为上海一些时尚的年轻聚会的场所之一,一些当红的模特、娱乐圈的人都不时来到这里聚聚。为了吸引客人,覃雨微还在店面的墙上挂一些空白的纸张,让客人把他们吃了螺蛳粉之后的感受写下来,供客人共同欣赏。
从2010年辞职自主创业到2014年,覃雨微已走过了3个多年头。当初,她的店面只有3名员工,现在已发展到11名。而店面也从当初的1家发展到了3家。目前,第三家店面正在装修当中,正在择日开张呢。覃雨微说,当初一个人只身来到上海,只想能找到一份能赚些钱的工作就很不错了,没想到因为思乡心切而找到了自主创业的门路,真是乡亲乡情也是商机呀。不过,覃雨微接着说,她之所以能有今天的发展,关键还是找准了方向,跨过了弥障。看准了就去做,就坚持去做,谁做到了这一点,谁就会成功。
新闻推荐
环江严抓干部作风力度不减 新年伊始要求各单位深入查找工作中的不良现象
环江讯 2014年1月初,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对该县某单位部分工作人员上班迟到、服务态度差问题进行通报批评,除追究当事人和单位主要领导责任外,主管部门的...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