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开展“驻村法官”活动以来,案件数同比减少了242件;大安乡仅有1件案件诉到法院,其余全部在村组一级化解……7月14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暨“驻村法官”工作阶段总结汇报会,在场的市县两级督导组成员听到这一结果后,赞不绝口。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辖12个乡镇,40多万人口,居住分散,交通落后,部分乡镇距离县城100多公里。而环江法院目前仅设有东兴、洛阳、思恩三个基层人民法庭,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客观上也造成群众诉讼不便。
今年3月以来,该院坚持“融入群众接地气、依靠群众出灵气、服务群众显生气”的司法理念,积极开展法官驻村活动,访民情、知民意、解民忧,用爱架起了司法与群众之间的桥梁,赢得了群众的信赖和赞誉。
为了群众甘愿“跑断腿”
“群众有矛盾,法官当跑腿”。这是群众对该院“驻村法官”的亲切说法。该院实行院领导班子成员包乡镇、73名干警每人负责联系1-3个行政村的制度,驻村法官覆盖全县12个乡镇143个行政村,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在村屯一级就能解决。日前,该县思恩镇三乐村村民欧二与同村的石三(均为化名)发生土地纠纷,欧二将垃圾倒在石三耕种的土地上,使石三无法耕种。该村驻村法官知道情况后,多次听取双方当事人的意见,耐心细致地给双方当事人讲解法律政策,并果断清除该块地内的垃圾,在相关部门未确认该地权属前,仍由原耕种人石三继续耕种。为了不误农时,驻村法官调来铲车施工,亲自搬运杂物,及时恢复了该地原貌。法官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深深感动了当事人,他们均表示:“环江法院的干警真是了不起,素质高、态度好、能力强,真心为百姓办实事、解难事,法院的处理决定合情、合理、合法,我们乐于接受”。
正是在一趟趟跑断腿、磨破嘴的“进村入户”中,正是在和群众一次次面对面、心贴心的“民情恳谈”中,驻村法官们不仅为村民解决了纠纷,而且还充分发挥社会各界联络员、法律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涉诉信访稳控员、执行工作信息员的“五员”作用,访出了民情、解决了民忧、走进了民心,实现了法律服务乡村社区全覆盖。
心系群众甘当“和事佬”
如今,在环江县各个乡村,到处都能看到驻村法官活跃的身影,他们或在街头巷尾宣传法制,或在村屯实地调研,或在田间地头化解矛盾。这是该院着力强化能动司法理念,加强司法作风建设,推行“驻村法官”工作模式的生动体现。
为了满足社情民意需求,驻村法官随时启动,被群众称之为法院“110”。近日,洛阳法庭的驻村法官在受理韦某某诉其六个子女赡养纠纷一案时,考虑到韦某某年逾80,且身体残疾,行动不便,驻村法官将庭审安排在其家门口,在方便群众旁听的同时,也起到良好的法制宣传作用。此次活动得到了群众的一致好评。
东兴法庭的驻村法官为了不影响农民务农时间,采用夜晚在农家庭院开庭、白天边帮农民插秧边调解案件的方法,拉近了法官与群众、当事人与当事人之间的距离,消除了当事人之间的误会和隔阂,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执行局的驻村法官注重司法联动,充分利用乡镇七站八所、村委会及村民小组参与调解,先后化解了10多起当事人情绪较为激动的矛盾纠纷。
用“心”驻村,用“爱”帮民。环江法院用真心架起了干群心中的“连心桥”。据了解,“驻村法官”活动开展以来,该院有效预防“民转刑”案件30多件,诉讼立案数同比下降242件。
新闻推荐
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红阳社区矿区居民集中安置点,林业小区居民小组长盘福荣,是一位颇受居民爱戴的退伍军人。盘福荣是原红茂矿务...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