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在环江县城桥西路北一巷摆摊的瓜农。
西瓜熟了,瓜农进城卖瓜有了销路,市民买瓜也方便了。但也有市民反映,瓜农在路口卖瓜影响市容市貌,也影响了道路交通。最近,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城管工作人员就碰到“西瓜难题”:既不能将瓜农拒之城门外断了他们的销路,又不能放任瓜农乱摆摊影响周边居民生活,他们正尝试着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
网友:路口卖瓜影响正常生活
7月3日,网友“见闻”在河池网网络问政专区发帖说,环江县桥西路北一巷经常有瓜农、菜农在路口摆摊,加上车辆乱停乱放,该路段比较混乱。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人流车流很多,该路段经常拥堵,极易发生车辆剐碰、人车相撞等事故。
7月9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桥西路北一巷,看到该路口两旁都是滚圆的西瓜。十多个西瓜摊整齐排列在路边,占用了该路段约1/3空间。瓜农们静坐在西瓜摊边等生意,没有站到路中和大声招揽生意。道路上没有乱扔乱丢的瓜皮、杂物,不时有车辆、行人路过,没有出现拥堵现象。
该路段住户覃先生此时经过西瓜摊,一下子拎了两个西瓜回家。“只要维持好秩序,不影响出行也不影响居民生活,瓜农在此摆摊没问题。”
随后,记者走访了桥东、桥西等路段,发现多个支道路也有摊贩在摆摊。除了个别路段摊位显得有点凌乱外,大部分路段的摊位都井然有序。
瓜农:不进城卖瓜就烂在地里
40多岁的谭女士在桥西一巷摆西瓜摊。她告诉记者,来这里卖瓜的瓜农大多来自县城附近的肯福移民场、晒谷岭移民场。她是肯福移民场农民,家里种了3亩西瓜,产量两万多斤。6月,地里种的西瓜大批成熟,急需卖出去。虽然有西瓜收购商上门收购,但是给出的价钱不如意。于是,谭女士和很多瓜农决定自己进城卖瓜。
“如果不给我们在路边卖西瓜,家里两万多斤西瓜往哪里销?只能烂在地里或者贱卖给收购商了!”谭女士说,目前她在此卖瓜近一个月了,地里的西瓜卖得差不多完了。如果卖给西瓜收购商,一斤四五毛钱,而自己进城卖瓜,一斤能卖一块多,最少也能卖到8毛钱。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卖出上千斤西瓜,不景气也能卖百来斤。
基于此,西瓜上市之际,瓜农们到环江县住建局请求划出一些路段,允许瓜农临时卖瓜,帮助瓜农应对西瓜上市高峰期。
一些瓜农反映,政府允许他们在一些路段卖瓜,帮了他们很大的忙。为了不给城市添乱,他们听从城管的指挥安排,在默许的路段摆摊卖瓜,尽量不影响人们出行,瓜农不乱丢垃圾。
住建局:弹性管理,做好安置与疏导
环江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副局长谭怀登介绍,时下是西瓜等农产品上市的高峰期,该县农贸市场内部容量已饱和,无法接纳新上市的西瓜等农产品。鉴于此情况,该县在保护瓜农利益与城市管理工作方面做好平衡,在桥西路北一巷口等五六条城市支道路上设置瓜农自产自销经营点。为确保交通通畅,城市主干道白天不允许摆摊,只许晚上九点后,车流人流少了,有车载的瓜农可以交易。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道路的通行,但是又不能不考虑到瓜农的民生问题,实行弹性管理。
谭怀登说,西瓜在地里等不得,若拒瓜农于城门外,损害了瓜农利益;但若放任瓜农乱摆摊,乱扔瓜皮和杂物,会影响环境卫生,引发道路拥堵,影响周边居民的正常生活。于是,该局每天安排城管工作人员对临时卖瓜点进行定时蹲点巡逻、检查,做好安置与疏导工作,确保交通正常、秩序良好。该政策落实以来,大部分瓜农听从安排,临时市场秩序良好,没有发生事故。
下一步,为应对农产品上市高峰期,该县拟扩建市场,在县城相关地段设置水果临时市场,扩大市场接纳能力,帮助农民解决摆摊难问题。
新闻推荐
找准问题画准像 逐项梳理严要求 环江查摆“四风”问题步步深入
本报讯 (记者 韦立标 通讯员 谭 锐) “我们征求到了很多意见,里面就有我们领导干部的‘四风\’画像。一定要认真梳理,从班子...
环江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