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安瑶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自2010年9月挂牌成立以来,为当事人提供了便捷、快速、高效、公正的司法服务,树立了法院的良好形象,赢得了民心,成为该院审判工作一面亮丽的旗帜。
开辟便民利民的“绿色通道”
在该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法官们热情接待当事人,尽可能减轻当事人的“折腾”之苦。
为了方便当事人,在该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大门显眼位置,都留有法官的姓名、职务及手机号码,方便当事人第一时间寻求法律帮助、提起诉讼。
该县永安乡八达村的韦荣干老汉今年73岁高龄,因交通事故脚断受伤,行动不便。2014年3月11日,巡回法庭接到韦老汉请求立案的电话后,法官们驱车近百公里,风尘仆仆来到韦老汉家,上门立案。
2014年三月三、清明节期间,东兰县巴畴乡村民牙昌甲、贵州省剑河县岑松镇村民雷明长等人,到交通事故巡回法庭要求立案。当当事人来到法庭后,发现大门紧闭,经打听才知道碰上了节假日。他们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打通了法官的电话请求立案。接到电话后,法官们放弃休假,及时为牙昌甲等人办理立案、开庭等手续。
让困难当事人感受司法的温暖
家中飞来横祸,是每个家庭不能承受的生命之重。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法官的职责之一,就是让困难当事人感受司法的温暖,重拾生活信心。
2012年6月19日,都安县六柱村的“80后”青年男子黄瑞德在车祸中严重受伤,经鉴定,属一级伤残。目前黄瑞德因截瘫,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黄瑞德上有老下有小,两个儿子尚年幼,其中小儿子才1岁零3个月,而且身体畸形。黄瑞德受伤截瘫后,家中失去了经济来源,债台高筑。
为了使黄瑞德早日拿到赔偿款,法官们做了大量调解工作。2013年5月14日,法官们和被告保险公司的代理人来到黄瑞德家中,在病榻前,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被告保险公司同意赔偿黄瑞德伤残赔偿金等11万余元。救命钱有了着落,黄瑞德一家人非常感动,眼含热泪连连道谢。
让受害方尽快领到赔偿款
瞬间发生的交通事故,可能让一个家庭家破人亡。法官们怀着一颗悲悯之心,让受害方尽快领到赔偿款。
2013年2月21日,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洛阳镇韦成元老人的儿子在都安县境内发生车祸,不幸当场死亡。2013年3月28日下午快下班时,韦成元夫妻来到法庭,要求解决该案。韦成元夫妻从环江偏僻的山村一路辗转而来,为减少折腾与诉累,法官们决定马上通知被告唐某到法庭,被告到庭后立即组织双方进行调解。经调解,双方达成协议:被告唐某自愿在已赔偿丧葬费的基础上,再赔偿韦成元夫妻4万元。
达成协议后,韦成元夫妻要求唐某当庭兑现这4万元赔偿款。法官做通了唐某的思想工作,唐某立即出门筹钱。数小时后,唐某筹得钱回来了,最终将这4万元赔偿款当庭兑现给韦成元夫妻。从进到法庭直至拿到赔款,不过3个多小时。
把感情更多地投向弱势群体
法官们把感情更多地投向弱势群体,更多地倾注司法的人文关怀。
都安县隆福乡崇山村的瑶族同胞袁炳亮已九旬高龄,老伴罗秀明双目失明。2012年1月20日,袁炳亮的女儿搭乘他人的摩托车与一辆货车发生碰撞,不幸去世,两位老人陷入巨大的悲痛之中。事发后,袁炳亮夫妻将某保险公司在内的4个被告起诉至法院,索赔20余万元。
该案涉及当事人较多,法律关系复杂。在审理过程中,法官们对这对老年夫妻的遭遇深表同情,法官们倾尽全力帮助两位老人维权。经过一个多月的几经波折,最终促成袁炳亮夫妻与被告某保险公司自愿达成协议。2013年3月4日,两位老人如愿以偿地领到了11万元现金。
该院交通事故巡回法庭成立至今已4年,法官换了换了一茬又一茬,但司法为民从未间断。
新闻推荐
(上接第一版)石缝种出摇钱树河池是典型的石漠化地区,据不完全统计,石漠化土地面积350万亩,占全市土地面积...
环江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环江毛南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