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江讯
12月4日,GTC-中国—濒危植物保护能力建设网络创新·实践交流会在世界自然遗产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成功闭会。来自国家林业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北京林业大学、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各领域的野生动植物保护专家、学者、工作人员共同完成为期3天的各项议程,深入交流和探讨了濒危植物保护创新和实践的成果,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GTC为全球树木保护行动的简称,是由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和国际植物园保护联盟(BGCI)共同发起的全球行动,旨在呼吁全世界关注濒危树种并予以积极保护。2006年起,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FFI)中国项目开始致力于中国濒危植物的保护,从野外调查、就地及迁地保护、宣传教育到社区发展等方面,积极探索中国濒危植物保护的有效举措。
国家林业局于2008年牵头制定和发布的《中国植物保护战略》,提出能力建设的重要性。2010年,FFI启动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培训试点项目,并发起了“濒危植物保护网络”,目标是推动多个关键自然保护区的濒危植物保护工作和人员能力建设。至2013年,通过与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广西林业厅、云南林业厅以及各合作单位、保护区的合作,FFI已分别在广西花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广西南宁树木园、广西弄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云南药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组织开展了4次濒危植物保护培训工作。
此次在环江召开的交流会,旨在梳理几年来在濒危植物保护上的创新和实践成果,分享经验教训,研讨今后如何开展更深入的工作。交流会于12月2日开幕,依次就濒危植物野外调查与评估、濒危植物巡护与监测、濒危植物繁育、回归和种群重建、生境管理、社区参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自然资源、保护区开展的濒危植物保护宣传和环境教育、濒危植物保护有效性评估等方面进行成果总结和主题研讨,并深入环江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以及位于环江喀斯特核心地带的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单性木兰保护小区进行考察和开展拓展培训。
作为世界自然遗产地,环江在野生植物保护上卓有成效,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的麻栗坡兜兰、白花兜兰、硬叶兜兰、单性木兰、掌叶木、红豆杉、单座巨苔等植物,在其境内保存完好。其中,于2012年被考察发现的越南黄金柏,更为国内首次发现,其珍稀性、科考性极高。
“交流会能在环江召开,与环江的‘世遗\’品牌和良好的濒危植物保护工作不无关系。”广西木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局长黄锡强说。
(特约记者
韦继辉
通讯员
覃玲)
新闻推荐
环江讯
68万元的公益林地补偿费让两个生产队的群众之间发生了激烈的争执,相关部门几次组织协商都没有结果。近日,在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人民法院驻村法...
环江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