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政协的指导扶持下,该县龙岸镇兴龙种养农民合作社于2010年成立桑秆食用菌示范基地和高产枇杷栽培示范园、柑橘示范园。桑秆食用菌为本社主导产业,基地成立以来,每年生产食用菌筒100万个,销售鲜菇360吨,产值450万元;种植枇杷40亩,年产量60吨,产值60万元;种植温州柑150亩,年产300量吨,产值60万元。项目共安置本地农民劳动就业岗位120个。
近年来,罗城县政协围绕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履职尽责,为加强农业产业化发展建言献策,组织政协委员、有关农技专家深入乡村实地考察,指导有关涉农部门按照现代农业的要求,大力扶持乡村组建各种农民专业合作社。如由县政协委员何绍云率7位农民自发成立的广西罗城新科旺农民专业合作社,率先成为罗城县首家具备法人资格的新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针对各合作社与成员之间联系不够紧密、运作不够规范、发展模式单一、产业链条短、政府引导和扶持力度小的实际,县政协建议:成立指导和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专门机构,负责开展调研、统计、指导、服务等工作;对规模化、规范化、产业化、品牌化的合作社予以重奖,同时对发挥作用不好而设法套取优惠政策的合作社进行处理;对产业基础牢、经营规模大、品牌效应好、服务能力强、信用记录良的合作社,建立贷款绿色通道,并在利率、税收、保险等方面给予政策扶持;出台政策鼓励流转土地向种粮合作社集中,克服合作社的“非粮化”倾向。
据了解,近两年来,该县采纳政协调研建议,在相关扶持政策的激励下,先后建立了罗城县建明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罗城县祥胜养兔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养殖专业合作组织,充分发挥畜禽专合组织外联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推进市场营销。今年3月初,天河镇金城村的5名农民成立了全县首个“大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该社成立后,为社员提供大棚种植的各种服务,包括大棚种植的技术与信息、种植品种的统一选择、种植规划、选种育苗、加工运输及销售服务等。目前,全县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正依托发展有机农业的资源优势,立足于本地资源,从土地整合和流转入手,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循环农业,并建立以效益共享为纽带,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构建产前、产中、产后和产、供、销一体化的经营模式,着力发展循环农业、有机农业、商品农业、观光农业和高效农业,建成具有地方优势和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示范基地,辐射和带动全县的农业发展。
(吕德坤)
新闻推荐
随着暑期的开始,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一些留守儿童像迁徙的候鸟一样,从老家赶往父母务工的城市,虽然旅途艰辛,但能和父母团聚是他们最大的幸福。图为7月7日,在罗...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