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记者再次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德音村虾公屯,看到的已是别一番新景象:一条新修成的石山屯级公路直接通到群众家门口,村中安装了新的电网,建起了新水池,各家各户在安装新水管……每人的脸上都露出了笑容。
“很感谢共产党,为我们修通了这条路。现在群众生产生活方便多了。”住在村头第一家的63岁村民潘长耀高兴说,虾公屯是东门镇一个山区自然屯,全屯21户112人,都是仫佬族人口。拥有耕地面积49.3亩(其中望天田25.9亩,旱地23.4亩),人均耕地0.44亩,是罗城典型的大石山区,也是德音村较为贫困的一个自然屯。由于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上学难,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群众的经济基础薄弱,主要来源是依靠外出打工或种植玉米、红薯、木薯等农作物。群众外出或运送生产物资,主要是走路和依靠马驮肩挑,生产生活苦不堪言。
“要致富,先修路。”已成为当地干部群众的共识。2011年4月12日晚,县委书记黄平权率领财政、交通、扶贫、发改、水利、供电等部门负责人到虾公屯进行实地调研,与群众面对面交谈,问政于民,共同为虾公屯的经济发展出谋献策。针对石山区群众的行路难、吃水难、用电难、产业发展难、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和研究,大家纷纷表示支持,一场彻底摆脱虾公屯群众脱贫的攻坚战正在这里打响。
“人心齐,泰山移。”这条石山屯级公路自去年6月份开工以来,得到县扶贫办、发改局、交通局等部门的鼎力支持,共投入40多万元,炸山开路,克服种种困难,力经9个月的努力,修通了一条长3.5公里,宽为3米的石山公路。它的修建通车,彻底改变了山区的面貌,群众的行路难问题,学生的上学难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为了缩小城乡差别,让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当地政府在公路修通后,又帮助群众修建了水池,安装了自来水管,对旧电网进行了改造,方便了群众的生产生活,使山里的面貌有了较大改善。正如村民潘代发所说的那样,昔日,在公路未修通之前,路途遥远,山路弯弯,外面的屠宰户到村里收猪,猪赶到半路就坏死了两头,屠宰户看到损失大了,后来再也没有人敢进山收猪,群众养猪只能留着家用,也不多养,生活很困难。
公路修通后,山里群众充分发挥山区的优势,大力发展毛葡萄种植,增加收入。去年,该屯种植了100多亩,由于山区缺水,葡萄苗长势不好。今年,发展了300多亩,还要种植杉树、松树、柚树等其他经济果木林,以增加家庭收入。另外,还计划发展竹鼠养殖等。
新闻推荐
罗城讯
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税务部门加强部门协作,借助社会力量强化税源控管,堵塞税收漏洞,社会综合治税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该...
罗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