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权晟
通讯员
周子琳)计划生育工作曾被称为天下第一难,如今,罗城仫佬族自治县通过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关怀育龄群众和女孩成长、领导干部结对帮扶计生户女生、实行计划生育村务公开制等一系列惠民政策,打造出群众的“幸福家园”平台,成为造福百姓、更受百姓欢迎的甜蜜事业。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如何把“天下第一难事”办好、办实?罗城县党委、政府清醒认识到,人口计生问题不能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必须稳扎稳打,首先必须要让计划生育基本国策深入人心。面对“多子多福”“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以及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的县情,计生部门把工作重心下移,在基层寻找突破口。
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的计划生育协会,是以倡导人民群众计生健康为目标的非赢利性群众团体。2005年,县委决定将计划生育协会列入群团组织管理。2006年列入首批“参公”单位。今年,县委下大决心配齐配强各级计生协会领导班子,强化县、乡两级计划生育协会组织建设的“三定”方案和机构编制得到全面落实。截至目前,全县共成立有计生协会组织156个,会员4万多人,计生协会网络成为协助党委、政府抓好人口计生工作,推进计划生育基层群众自治和生育文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要想让号称昔日天下第一难的计划生育工作显得不再难,就是要解决计划生育家庭的后顾之忧,让他们在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同时,越来越多地分享到改革发展的成果。”罗城县计生部门负责人说,得益于改革开放积累的丰厚土壤,得益于市、县各级党委、政府领导的眼光和魄力,罗城在建立利益导向政策体系上下足工夫,通过充分发挥和运用经济手段,开辟生育关怀新途径,主动作为,力推人口计生工作上档进位。
尤其是全县各级协会主动适时转变工作着力点,突出服务功能,已投入22万多元每年为4千多户超过1万名群众年复一年地办理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爱心保险”;发放计划生育家庭贴息贷款332万元,贴息金额18.2万元;带领21名计划生育贫困家庭唇腭裂患者到金城江、南宁为患者免费实施修复手术,为每位患者家庭免去手术费7千多元。同时,整合部门资源,为各计生户办好事实事62件,让计生家庭得到了更多实惠。
“协会的生命力在活动,凝聚力在服务,活力在基层。”县计生协会负责人说,结合罗城的民风民俗,协会自编山歌100多首,编排计生文艺演出节目5个,专场演出30余场,观众达5万多人次;印发宣传资料10万份和制作永久性宣传标语160多条;开展“健康服务进家庭”、“健康知识讲座进村屯”行动,组织技术服务人员、知深专家深入到乡、村开展免费义诊,妇科病普查4千多人(次)。
针对基层存在的薄弱问题和薄弱环节,罗城通过创新村民自治途径,让计生工作在基层获得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工作思路、体制机制,服务群众等方面亮点层出不穷,建立协会组织和诚信小组成员联系户的工作网络,实现协会小组与诚信小组互动,协会会员与诚信小组组员“牵手”的工作格局。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树立典型,天河镇古邦村、小长安镇立新村计生协会先后获得了“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村”荣誉称号;龙岸镇北源村、四把镇龙马村先后获得“自治区计划生育协会工作先进村”
荣誉称号;天河镇、纳翁乡计生协会先后获得了“河池市计生协会工作先进乡(镇)”荣誉称号。目前,全县实现了流动人口计生协会工作基本全覆盖,37个村(社区)达到了群众自治示范村(居)标准。
新闻推荐
12月8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在怀群镇、天河镇、龙岸镇等乡镇举行水生物增殖放流活动。此次活动,共向全县境内重要河段、水库投放青鱼、鲢鱼、鳙鱼、赤眼鳟...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