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委书记黄平权(左一)、县长银邦克(右一)在植树造林。
县委副书记刘韦才宣布“林下经济发展致富项目”正式启动。
领导干部带头植树造林。
副县长覃周民(右一)、林业局局长覃永机在种植核桃。
千亩毛葡萄园种植基地。
发展八角种植。
发展林下养殖。
技术人员现场指导种树。
沼气池培训到田头。
林业技术人员在检查红枫树生长情况。
让荒山变绿洲。
走进罗城仫佬族自治县的宝坛、纳翁、兼爱、黄金等乡镇,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的山林,新建成的楼房在绿海丛中若隐若现,一群小鸟在林中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和风吹拂,伴随着哗啦啦的“交响曲”.....这是该县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秀美山川新罗城带来的喜人景象。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是改善民生,服务民生,提升人民幸福指数,关乎民族未来发展的长远大计”。近日,罗城县林业局局长覃永机在接受媒体记者专访时说。
近年来,自治县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林业产业发展,把林业产业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来抓,形成了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目标,以保护森林资源安全为主体,以优化林业资源为基础,以林业特色产业、林产品加工、森林旅游为主导,产供销一条龙、工农贸一体化的林业产业化发展格局,使生态文明建设亮点突出,成效显著。2012年罗城县被河池市授予“林下经济发展第一名”、“森林防火工作第一名”、“农村沼气池建设一等奖”、“全市林业工作目标责任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令同行业刮目相看。
发展林下经济,让农民增收变成“聚宝盆”
2012年,罗城县林业局认真落实中央、自治区关于发展林下经济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大力实施“十万林农千元增收”致富项目,精心组织,周密部署,以点带面,全面推进林权配套改革,使林下经济发展变成农民增收的“聚宝盆”。据统计,全县累计发展林下经济达83.26万亩,林下产值达1.00475亿元,分别完成市下达任务的100.4%和109%。林下经济发展名列全市第一。
——发展林下经济,打造生态旅游。结合青明山林场、水上相思林、米椎林度假村、怀群剑江风光、天门山景区等自然景区,打造集自然人文景观、仫佬族风情、健身休闲、生态果园观光、农家生活情趣、吃住玩购行娱为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促进农民增收。据不完全统计,年接待游客量达25万人次,年收入5000多万元。
——发展林下养殖,促进农民增收。罗城县坚持发展林下经济是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012年,县林业局充分发挥林下经济的资源优势,大力培育、发展和引导扶持农民发展毛葡萄鸡养殖、生态土鸡养殖、豪猪养殖、六画山鸡养殖、万只怀群土鸡林下养殖、七彩山鸡养殖、竹鼠养殖、熊掌豹猪养殖、山羊养殖等示范场(点)所,通过合作社的方式,提高农民养殖的数量和质量。目前,全县建起各类养殖场50多个,年产出禽类60万余只,畜类1000多头,竹鼠2万只,林下养殖产值达3000多万元,让农民尝到了甜头。
——发展林下种植,培育新兴产业。利用林下资源,发展黄桅子、金佛手、青蒿、食用菌等特色种植,培育新兴产业。纳翁乡板阳村的腊洞屯、乔善乡古金村林场、龙岸镇大蒙村、黄金镇友洞村等乡镇充分利用杉木林优势,发展林下间种木薯,产值达2000多万元。
开展造林绿化,让荒山荒坡变“绿洲”
罗城是广西石漠化治理工程的重点县之一,经过多年来的造林绿化和封山育林,让荒山荒坡变“绿洲”。2012年,全县绿化造林面积5.2万亩,名列全市第二。
——加大公共投入,改善人居环境。造林绿化是公益事业,是政府的重要职责,是公民的义务,也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为把义务造林工作引向深入,该县按照“山上治本,身边增绿”的绿化理念,大力推进“绿满罗城”造林绿化工程,以扩大森林的覆盖率。结合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和乡村绿化建设“三大战役”,全面提升城乡绿化整体水平;结合开展“千万珍贵树种送农家”活动,调整和优化林种结构,发展生态林、经济林和公益林种植,推进生态扶贫,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共创秀美山川,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长足发展;结合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采取“公司+农户+基地”的经营发展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利用荒山荒坡、房前屋后、公路沿线发展毛葡萄、核桃、茶树、桐油、金银花、竹子、八角等特色种植,以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营造山清水秀生态美的宜居环境,构建人类与自然和谐。
——加强森林保护,严防森林火灾。2012年全县实现无森林火灾发生,森林受灾率为零。森林防火工作名列全市第一。着重抓好重点林区,重要时段的护林防火工作,强化火源管理,杜绝火灾发生。同时,强化防火宣传,提高全民防火意识。利用墙报、板报、广播、标语、短信、电视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火意识。此外,还加大对森林火灾的查处力度,做到发生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迁就,一罚了之。据统计,去年以来,森林公安共查处森林案件34起,依法处理违法人员48人,为国家挽回经济损失80.67万元。
——加大封山育林,巩固造林成果。积极引导农民使用电器化,发展农村沼气池建设,减少资源消耗,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012年,全县新建沼气池864座,完成任务的108%,兑现公益林面积112.84万亩,兑现补偿金1226.35万元,完成目标任务的112%,名列全市第一。
——强化监管服务,建立造林绿化管理新体系。推动实现造林绿化从部门管理向社会化管理转变,确保体制更顺、机制更活、责任更落实。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和市场调节作用,推动造林绿化向集约化、专业化和适度规模方向发展。支持经济能人发展承包经营、农户联营等多种造林组织模式参与造林绿化,让荒山变“绿洲”。
加强作风建设,让干部执行力明显提升
“干部执行力强不强,既是工作作风的反映,也是衡量领导干部素质的标尺。执行力决定科学发展的成效,决定林业工作的成败。”在谈到干部队伍执行力提升时,局长覃永机深有体会。罗城县林业局作为政府的职能部门,上下干部职工百余人,除基层林业站外,本部门办站(股室)有16个,人员之多、工作强度之大,管好这一摊子确实不易。要管得好就能发挥大作用,管不好,就形成一盘散沙,没有活力。为此,该局领导科学统筹,实行“三分战略,七分执行”,全力提升干部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增强服务意识,树立大局思想。围绕县委“1661”工作思路,按照市委“五大工程”建设要求,以“林业强县”为目标,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全力以赴抓好服务,自觉提高自身执行力。
——加强纪律教育,让干部脱颖而出。严格的纪律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保证。要提高干部的执行力,关键是要不断增强纪律意识,完善工作制度,促进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令则行,令行禁止,保障政令畅通,工作上做到高点定位,创先争优。在防护林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绿化工程、核桃产业发展、森林资源保护、林下经济、惠民实事工程、招商引资等方面实现增量提质,上档进位。通过把目标任务分解到各股室、林业站,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有效防止执行力层层递减。积极开展治庸、治懒、治散、治奢整治活动,坚决治理“吃、拿、卡、要”不良行为,坚决拒绝“两无”、“三不”、“四先”现象,按照“六为”要求,坚持“六不”,做到“六戒”,进一步提高机关干部的工作效率,力树“政治新气”,优化发展环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注重理论学习与制度创新,使干部队伍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明显改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执政能力和服务水平明显提高,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达到了“素质提高、服务提优、效率提速”的目的。 另外,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公平、公正、公开评价干部,与实绩考核挂钩,不让老实人吃亏,让优秀干部脱颖而出,让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干部有更大的发展平台,有更好的工作环境,为建设美丽幸福的仫佬山乡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通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使罗城的生态环境得到较大改善,森林植被逐步恢复,森林面积逐年递增,森林覆盖率明显提高,森林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质量进一步提升,生物多样化,生态系统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加强,让大地增绿,让农民增收,让企业增效,让财政增源,让老百姓安居乐业,真正享受到生态环境建设带来的福利。 (吴耀荣 覃 龙 文/图)
新闻推荐
罗城讯 “有干部结对帮扶、共同谋划、指明路子,我相信很快就能脱贫致富。”3月25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贫困户毛潘哥在与结对帮扶干部交谈后握着干部的...
罗城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罗城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