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罗城新闻 > 正文

仫佬族的教育□ 吴耀荣

来源:河池日报 2013-05-20 21:47   https://www.yybnet.net/

 

仫佬族是一个追求进步、讲究文明、重视教育的少数民族。改革开放30年来,仫佬族的教育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从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城到乡村的沿途上,到处可看到美丽的校园,整齐的教学楼。这里,投入资金最多的是学校,使仫佬族的教育事业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跻身于民族之列。

“绵世泽莫如为善,振家声还是读书。”这是仫佬族人家香火上常写的一副对联。对联明确要求仫佬族子孙通过加强自我修养,努力培养品德,正确对待人生甘苦,养成勤奋好学,追求进步、讲文明、重视教育的良好心态。

早在明清时代,仫佬族的书院和私塾都很发达。明洪武二年,这里曾大办塾馆,私塾遍及圩镇及较大的乡村。清乾隆四十年复建凤岗书院。据记载,明清两代,仫佬族地区科举及第和选贡入仕者达249人。近代史上,仫佬族还出过许多官员、作家、艺术家、科学家、教育家和知名记者,上世纪三十年代就有加入“左联”的著名文艺评论家、作家周钢鸣和著名作家、原香港《文汇报》副总编曾敏之。近年摘取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的作家鬼子(廖润柏)、获“中国曹禺文学奖”和“文华剧作奖”等多项全国大奖的作家常剑钧,人民日报著名记者罗昌爱、广西日报高级记者罗日杰等作家记者在全国文坛上享有盛名,仫佬族作家已有70多人。

“砸锅卖铁也要让孩子读书。”四把镇四把社区的仫佬族老人吴昌寿说出了仫佬人的心态。他家祖宗三代,代代勤劳节俭供子女读书,现已供出12名大学生,其中,他的弟弟吴昌考,大学毕业后留在中南民族学院当教授。前几年,他的孙女吴欣丽又以高分考取北京邮电大学。

如今的仫佬山乡,乡乡有“秀才村”,村村有“秀才屯”。大学毕业生已越来越多,一家出几名大学生的例子并不鲜见。据罗城高中统计,2000年来,该校考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就有12名,其中90%以上都是仫佬族的农家子女。

仫佬族对于教育的理解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学历教育,他们所理解的教育贯穿着人的一生。因此,罗城的成人文化科技教育普及很红火,全县11个乡镇141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有农民文化科技培训中心。现有上万名农民拥有《绿色证书》和《农民技术员证书》,全县农业科技贡献率已达到45%。全国55个少数民族中,仫佬族大学生人数占本民族人数的比例仅次于朝鲜族。

仫佬族的教育为何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据一名资深专家介绍,主要原因是仫佬族是南方的土著民族,全国80%的仫佬人居聚在罗城,这与广西其他少数民族聚居大有不同。古时的仫佬人是一个注重以文化来凝聚群体力量的民族,他们虽然只有语言,没有自己的民族文字,但很善于借鉴吸引外来先进理念和技术,这为仫佬族的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此外,罗城作为一个独立建制的少数民族自治县,历届罗城县党委、政府领导对地方民族教育事业给予持续大力支持,不断完善教育的软件和硬件建设,有效促进了仫佬民族教育事业快速健康发展。

新闻推荐

东门镇加强安全生产工作

罗城讯

 

今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持续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今年以来,东门镇以隐患排查治理为重点,开...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仫佬族的教育□ 吴耀荣)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