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今年以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强化“七项工作”,提升“七大能力”,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政治主导力。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为重点,以县委(党委)中心组为龙头,引导各乡镇各部门和广大党员领导干部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邀请知名专家学者作专题报告,举办科级干部理论培训班,组织全县干部职工参加全市理论学习考试。今年来,该县组织开展5次县委中心组集体学习;在《罗城信息》开辟理论专栏,从3月起,每月刊发一篇理论文章。
强化新闻宣传,提升形象塑造力。围绕“五大工程”推进年和县庆重大项目建设攻坚年,重点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宣传、中国梦、“美丽罗城·清洁乡村”等重大主题活动的宣传。今年上半年,该县在《广西日报》上稿75篇,完成任务150%,头版新闻7篇,完成任务350%;广西电视台10条,完成任务50%,在《河池日报》上稿613篇(幅),完成全年任务122.6%,其中头版头条6条,完成任务75%;河池电视台180条,完成任务60%;《罗城信息》出版总第112期,罗城新闻刊播报道1100条。
强化社会宣传,提升政策宣导力。一是重点抓好“美丽罗城·清洁乡村”活动的氛围营造工作。通过一封信、一条标语、一支驻村工作队、一支志愿服务队、一支文艺宣传队、一个专栏、一个曝光台等方式进行全方位宣传,确保活动有声势、有影响、有效果。目前,全县共发放宣传品10万多份,悬挂横幅标语1000余条,先后召开县乡动员会59次,参加动员会4230人次,推进会24次,参加会议2400人次,村民大会3200多场次,30万人次参加了村民大会;驻村工作组进村入屯开展大宣讲活动958次、大走访910次、大调研810次。二是积极开展党的十八大精神和广西精神的社会宣传工作,通过“党的十八大精神河池市歌王宣讲团‘走基层\’巡回擂台赛”罗城专场活动进村入屯,深入学习解读党的十八大精神。
强化网络监管,提升舆情引导力。一是进一步健全网络问政机制。上半年,该县在河池网网络问政专区回复留言46条,
回复率100%;二是开展网上新闻正面宣传活动,截至6月底,在新华网、人民网、广西新闻网分别上稿321篇、92篇、99篇,分别完成全年任务525%、1186%和120%。
强化文明创建,提升新风倡导力。一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在全县组织实施“移风易俗倡文明”主题教育活动。春节期间举行“红红火火过大年”主题志愿服务活动暨“万件冬衣暖童心,关爱留守儿童”捐赠活动。3月份举行“弘扬雷锋精神
构建美丽罗城”学雷锋志愿服务暨集中整治“白色污染”专项活动启动仪式。举行“青春践行十八大
学习雷锋争先锋”文艺会演活动。二是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命名表彰49个第二批自治县“九大和谐”单位(家庭)。在全县开展“文明卫生”一条街和“文明诚信卫生商家”创建活动,并评出11家第一批文明诚信卫生商家。组织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端午节主题活动。成立罗城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组织文明单位和志愿者开展河池市2013“帮留守儿童,展文明风采”志愿服务月行动。
强化品牌意识,提升文化引领力。积极实施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各乡镇文化站基本已达到规范管理“十有”标准。开展“仫佬山乡大舞台”周周演活动。制定《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传承发展十大文化,打造仫佬族文化品牌工作方案》。仫佬剧《玉笛情缘》已完成首演,并获得第八届广西剧展桂花铜奖,目前,正积极做好续排前期工作。
强化队伍建设,提升干部执行力。以“罗城大讲堂”为载体,促进学习型党组织和学习型机关建设,努力建设一支强素质、讲奉献、争一流的宣传思想干部队伍,进一步探索转作风、正学风、改文风的途径和办法,建立健全制度机制,推动新闻报道、理论研究、文艺创作、文明创建、对外宣传等各项工作呈现新面貌新气象。
(韦时磊)
新闻推荐
由体力型向技能型转变 罗城青年民兵怀揣“金刚钻”揽“瓷器活”
罗城讯
“通过人武部牵线搭桥,我参加县里组织的劳动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了电焊技术。广州一家企业以月薪3000元聘请我去做技术员。”近日,拿着广州一家...
罗城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罗城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