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8月28日,记者来到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土敢屯毛葡萄示范基地,远处眺望,葡萄枝滕爬满山坡,一片绿油油。走进葡萄架下,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展现出硕果累累的丰收景象。在果园里,农民在忙着抢收成熟的葡萄,果农迎来一个丰收的季节。
罗城是“中国野生毛葡萄之乡”。仫佬山乡人民对毛葡萄的开发利用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史料记载,早在1661年清初,于成龙治理罗城时,就劝农民“以果代粟酿酒”,其果即指毛葡萄果。上世纪80年代,县酒厂开始利用现代工业生产模式,进行毛葡萄果酿酒研究和开发。毛葡萄酒投放市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奖项。2004年,国家质检总局给予罗城“中国野生毛葡萄酒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随着葡萄酿酒业的崛起,毛葡萄鲜果的需求量猛增,野生资源的鲜果远远满足不了葡萄酒生产的需要,刺激了人工管护和人工种植山野毛葡萄的积极性。
然而,野生毛葡萄“野性十足”,早在上世纪90年代,当地群众就利用扦插方式种植毛葡萄,成活率极低。于是,罗城水果局与广西植物组培苗有限公司合作,培育出毛葡萄组培苗,虽然解决了毛葡萄种植成活率低的问题,但由于这种葡萄是雌雄异株,传播花粉一直以风为媒、以虫为媒,由于开花期恰逢多雨天气,影响了授粉和结实率,加上人工栽培后,肥水条件、生长环境与野生状态有很大差异,中后期出现了严重的裂果和落果,产量极不稳定。
2003年,广西葡萄专家发现了世界首株原生种两性花野生毛葡萄Y17,通过扦插、组培“克隆”等方式,选育出一个两性花毛葡萄新品种。罗城水果局局长吴宗立介绍,2009年,罗城开始示范种植两性花毛葡萄,今年已有1000多亩进入收获期,亩产500公斤-750公斤左右,亩产值达4000元左右。单性花葡萄亩产有400公斤-500公斤,今年全县葡萄产量预计达8000吨,果农收入预计达4000万元。
罗城是大石山区县,全县土地总面积2658平方公里(265800公顷),其中岩溶土地面积141178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53%,石漠化面积为63739公顷,占岩溶面积的45%。发展毛葡萄产业是一项既治理石漠化,增加农民收入,又为葡萄加工企业提供充足原料,促进企业发展的多赢项目。于是,该县作出了把葡萄赶上山的决策,采取“公司+基地+千家万户”的模式,计划到“十二五”期末,野生毛葡萄种植面积达到8万亩,年产毛葡萄果2.5万吨。
为确保目标的实现,做强做大毛葡萄产业,打造“特色酒业品牌”,该县紧紧抓住罗城被列为广西“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项目县、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石山地区植被恢复项目县为契机,以扩大种植面积规模、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为突破口,以“公司+基地+千家万户”的模式,推动毛葡萄产业发展。该县出台了扶持毛葡萄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种植毛葡萄所需苗木全部免费供应给种植户,并给架材、肥实补助。同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任总指挥长、县政协主席为指挥长的毛葡萄种植指挥部,统一协调指导项目建设,实施“干部包户,葡萄上山”示范工程。2012、2013两年,全县已新增两性花毛葡萄面积3万多亩,总面积达6.7万亩。
为让葡萄加工能力与葡萄产业发展同步,作为葡萄酒加工企业的广西中天领御酒业有限公司,投资约2.3亿元,建设“中天酒庄”项目,规划建设有机酿酒葡萄园、葡萄酒酿造区、葡萄酒地下酒窖、葡萄酒主题会所、葡萄酒技术中心、葡萄酒展示体验中心和葡萄酒文化广场等,把“中天酒庄”打造成集种植酿造、展示体验、文化传播、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功能为一体的专业化葡萄酒城。项目建成后可年产野生葡萄酒1.5万吨、白兰地1000吨,年产值约6.6亿元。
(特约记者
韦如代)
新闻推荐
疾控战线上的坚强卫士 ——记河池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李建明 本报记者 李婷婷
李建明,今年57岁,在河池疾病预防控制战线上,与流行病毒抗击已有31个年头。从非典到手足口病,从甲流到H7N9禽流感,从麻疹免疫到突发...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