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片以前都是石旮旯,什么都种不了,想不到种上毛葡萄后,能产生那么大效益。”
日前,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里乐村土敢屯农民韦凤昂和家人一边管护枝藤满坡的毛葡萄园一边说。他承包了250多亩石头山地全部种下野生毛葡萄,几年后让他收益颇丰。“今年毛葡萄比去年结得好,一亩果产量达750公斤,外地老板以5元/公斤抢购,根本不愁销路。”
韦凤昂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这是该县引导群众在石头山上种植毛葡萄治理石漠化、增加农民收入的一个缩影。
罗城是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地处云贵高原苗岭山脉九万大山南麓,是广西喀斯特地貌最集中连片的县之一,恶劣的自然环境使罗城成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全县岩溶面积1411.78平方公里,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53.11%,其中石漠化面积637.4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土地608.07平方公里,石漠化防治工作形势十分严峻,石漠化已成为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瓶颈”。
在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项目的支持下,罗城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不断加大治理力度。截至目前,已累计下达专项资金2250万元用于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其中毛葡萄种植资金1280万元,着力解决石山地区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改善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力争实现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丰收。
据悉,毛葡萄根系发达,枝条蔓生,叶面积密度大,一株两性花毛葡萄枝蔓覆盖石漠化山地面积可达1亩,能有效防止雨水冲刷造成的石山土壤流失问题。自1998年以来,罗城在国内率先开展野生毛葡萄产业化开发,把毛葡萄作为山地农业开发的主导产业,经过多年与广西农科院的合作攻关,成攻选育出了两性花毛葡萄。截至目前,该县累计推广种植毛葡萄6.7万亩,其中两性花毛葡萄3.6万亩。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全县毛葡萄果产量达8000吨以上,产值4000万元以上。
“我们瞄准石漠化土地的潜在价值大做综合治理文章,树立起把石漠化土地当资源、而且是重要的后备战略资源的理念,并且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进行规划和开发治理。”罗城县发改局局长吴大欢介绍,随着毛葡萄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综合防护体系不断形成,山区内水土保持功能不断增强,水土流失状况明显改善。
目前,罗城全县毛葡萄种植面积达6.7万亩,先后建立了四把至小长安百里毛葡萄长廊1个、县级示范基地2个3000多亩、乡镇级示范基地11个1000多亩、重点村屯示范园5000多亩。2013年产量达8000多吨,5000多户山区农民因此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数万亩石漠化山区也披上了“绿装”。经过多年的探索,实践证明,种植毛葡萄成了罗城治理石漠化的最佳选择,同时又成为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把毛葡萄赶上山”也成了美丽罗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新闻推荐
1月23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书法爱好者们在街头摆摊,帮助人们写春联。当日是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整个春节庆祝活动的开始。人们纷纷购买春联等各种过...
罗城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