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城讯
刚刚过去的2013年,罗城仫佬族自治县按照市委“八新”要求和县委“强势推进、跨越发展”的总基调,以办好自治县30周年县庆为总目标,创新发展措施,凝心聚力,克难攻坚,强力推进“五大工程”建设,推动各项工作上档进位。
深入实施环境倒逼机制,促进相关产业增量提质。依法关闭涉重金属企业8家,把全县22家有色金属企业整合为5家,整合工作正有序开展中。争取到工业项目专项扶持资金3067.5万元,同比增长183.83%,推动相关重点企业通过技改扩建实现增量提质发展:罗城制糖公司日榨能力从4000吨提升到8000吨,并率先通过自治区级清洁生产审核;天龙泉酒业日生产能力从10吨提升到30吨;科潮公司日生产能力从30吨提升到100吨。扶持“纳翁”和“九千万”品牌天然山泉水做强做大,引进“康之源”山泉水、新加坡妍峰集团“水生活”生态园等项目。开工建设年产100万吨水煤浆项目,成为广西目前最大的煤炭深加工和河池市最大的节能减排环保项目。酿酒、优质饮用水产业产值分别增长120%、42.8%。筹集800多万元完善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城东工业区总产值突破10亿元。
以发展民生事业为重点,加大投入实施惠民工程。筹集3200多万元建设学校基础设施项目45个,基本实现1乡1所公办幼儿园的目标,有效缓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出台教育奖励激励机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受益学生2.53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937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080人。筹资7800万元改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基础设施。成功举办全国首届仫佬医药发展论坛,出版《仫佬医药》和《仫佬医药论文集》。新农合参合率达99%,建成并启用全市首个市级新农合一卡通网络直报平台。完成农村危房改造200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1683套。新建村级水泥路18条95.5公里、屯级路88条131.2公里。开通城乡公交车,改善县城周边群众出行条件。
建立到户扶贫机制,创建产业扶贫示范典型,培育产业扶贫龙头企业。坚持以毛葡萄、核桃产业扶贫为主,扶持更多贫困群众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扩大“十百千”产业化扶贫示范工程覆盖面,扶持3000多户贫困户种植毛葡萄,抓好毛葡萄连片种植,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开展结对帮扶活动,帮助协调引进项目311个,为群众办实事好事2.3万件。筹集资金8000多万元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250多个,开工建设5个易地搬迁工程。年内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减少2.5万人以上,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590元。
实施城乡新貌新风工程,狠抓清洁乡村活动。完成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纲要、7个乡镇总体规划、2个乡镇控制性详细规划、95个村屯规划和8个城市市政、管网、绿化等专项的规划编制。成龙湖公园、走坡广场、罗城国际大酒店、罗城运达国际大酒店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罗城大酒店和县城区的朝阳路、解放路等升级改造工程,仫佬族风情街、“一线一圈”风貌改造、龙岸镇、东门镇石围屯等名镇名村示范点建设正在加快推进中。完善元蒙屯等4个县级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开工建设6个新农村小康示范点。小长安镇崖宜屯被列入自治区第一批特色名镇名村。同时,以“六村”为抓手,开展以“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为主要内容的清洁乡村活动取得显著成效,城乡环境卫生和面貌明显改善。
狠抓干部作风,提升机关效能。开展“阳光政府建设年”和“政府制度建设年”活动,建立完善各类制度和管理办法56项,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严明工作纪律,整治“庸懒散”,着力打造出一支作风过硬、工作牢靠、清正清廉的干部队伍。加强政治纪律督查,强化干部考勤纪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努力解决“四风”问题,推出行政审批“预约服务”,规范“阳光执法”,启用重大项目资金电子监管平台,深入开展党政领导廉洁履职社会监督工作和廉政风险防控工作,荣获“全国法治县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称号。(特约记者
韦如代)
新闻推荐
8月8日,工人在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小山至佳泉路段铺设水泥路面。近日,该县决定实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着力推进罗城至邻县互联互通路网建设,织密县...
罗城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