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3年罗城30周年县庆项目攻坚年,罗城县党委、政府以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的勇气和决心,推动各项工作稳进突围,提质发展。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7亿元,增长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50元,增长10%;农民人均纯收入4450元,增长13%;财政收入2.7亿元,增长21.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1亿元,增长53.55%。
寒冬腊月,在罗城县城区的西面,一座以生态、民族、文化为主线建立起来,又融入仫佬族文化元素的公园已成型。廉政文化长廊、于成龙纪念馆、文笔山、三孔桥……处处彰显着仫佬山乡30年来的变化。这便是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为县庆30周年特别打造的成龙湖公园,而这仅仅是该县30周年县庆重大项目中的一项。
牛毕火车站、罗城至柳城(六塘)二级公路……88个县庆项目,总投资66亿元。截至目前,开工81个,完成投资30.03亿元。在过去的一年,罗城县各项县庆项目建设风生水起。精明的罗城决策者紧紧抓住十年一遇的县庆重大机遇,大气魄、大手笔谋划,按照市委“八新”要求和县委“强势推进、跨越发展”的总基调,深入实施“五大工程”,找准突破口,化解困难,强力推进全县发展。
“人民群众满意的县庆,就是我们的目标。”该县县长银邦克说,30周年县庆已经成为罗城38万民众翘首以盼的一大盛事,在过去的一年,该县正朝着这一目标大步迈进。88个县庆项目中民生项目占58个,总投资达29.56亿元,占据总投资的45%之多。罗城县党委、政府在各项工作狠抓落实中察民情、访民意、问民难、解民忧,以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县庆活动的出发点,充分让仫佬山乡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县庆带来的丰硕成果。显然,在罗城县决策者的心中,老百姓的满意度大于天。
除了在重大项目上下工夫,还在“文化县庆”上做文章。
罗城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仫佬族人口达12.56万人,占全国仫佬族人口的80%以上,民族文化异常深厚。2013年,中国·罗城第二届仫佬族依饭文化节的成功举办,已向世人展示了仫佬族传统民俗文化旺盛的生命活力。提升文化软实力,打造文化名县,已成为罗城县党政一把手的共识。
“我们有着别人没有的东西,罗城要以民族文化为灵魂,充分挖掘、整理、抢救、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资源。”银邦克说,2013年,仫佬族风情水街、古民居保护工程、民俗展示中心等各项文化旅游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在这其中,仫佬族新博物馆的规划建设更是重中之重,馆内整合罗城文化名人,民族服饰、器具,民俗节气活动等各类文化资源,以创建桂西北地区乃至全国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博物馆的口号,全力塑造罗城文化之魂,势必在30周年县庆上,再次让仫佬族文化大放异彩。
有了计划项目,干部的执行力就成了关键。为充分展示在党的民族政策光辉照耀下,仫佬山乡30年来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辉煌成就。去年,该县建立了以县四家班子一把手为主任的30周年县庆筹备委员会,同时,创新建立了“五个一”(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方案、一套人马,一抓到底)”和“四定一”奖惩(定责任、定任务、定进度、定效果,严格考核奖惩)工作制度,实行项目进展情况定期报告制,县领导直接对每一个项目亲力亲为,严把资金、进度、质量关,实现从招商签约到开工投产再到顺利竣工的零障碍。
有了这样势如破竹的决心和钢铁般的执行力,让人们有理由相信,2014年罗城县庆项目决胜年必将取得圆满成功。
工人在木材加工企业生产线上作业。
新闻推荐
罗城召开中国仫佬族博物馆展陈汇报会 高品质打造博物馆展陈工作
罗城讯 2月13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召开中国仫佬族博物馆展陈汇报会。蒋向明、银邦克、刘韦才、莫绍乾、韦东平、胡海龙、邹明助等县领导和相关部门领...
罗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