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河池市域最早设立县级以上行政建置,始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的定周县,迄今已有2120多年历史。而作为政区专名,“河池”得名始于宋朝初年设的河池县,因县境域属岩溶地貌,澜江(旱河)自西向东绕过南部,流入收水岩。秋冬因河水断流,形成许多潭(当地称池)
,春夏雨季,旱河泛滥。故有“大雨成河、小雨成池”之民谣,后以之名县。无论如何,在今市区版图上,“河池”前后的郡、县、府、州、区各类地方二、三级政区建置更迭频仍,在漫长的岁月里行政建置和归属多有变更。2002年6月18日,地级河池市设立。12年来,河池市掀开了新的一页。为追本溯源,进一步发掘河池市的丰富内涵,今日起,本报推出《河池辖区的“前世今生”》专栏,就河池市及辖下各县(市)区行政建置历史与变迁逐一作介绍,以飨读者。
河池市地处广西西北边陲、云贵高原南麓,是大西南通向沿海港口的重要通道。东邻柳州市的柳城、柳江、融水3县和来宾市的忻城县,西接百色市的乐业、凌云2县,南界南宁市的马山县和百色市的田东、田阳、平果、右江4县(市、区),北交贵州省的丛江、罗旬、平塘、独山、荔波5县。市人民政府驻金城江区金城东路13号,距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地270千米。
河池市域最早设立县级以上行政建置,始于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的定周县,迄今已有2120多年历史。而作为政区专名,“河池”得名始于宋朝初年设的河池县,因县境域属岩溶地貌,澜江(旱河)自西向东绕过南部,流入收水岩。秋冬因河水断流,形成许多潭(当地称池)
,春夏雨季,旱河泛滥。故有“大雨成河、小雨成池”之民谣,后以之名县。无论如何,在今市区版图上,“河池”前后的郡、县、府、州、区各类地方二、三级政区建置更迭频仍,或相伴而立,或相因袭,沿革传承,不一而足。现根据有关正史方志和考据文献,逐朝逐代,将各种县级以上行政建置设撤、命(更)名、政权机关治所、上下隶属关系变化等,通考概要如次。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置定周县,旧治今属宜州市,隶郁林郡。东汉末,定周县废。此后市境三国及西晋属郁林郡。南朝宋齐属郁林郡潭中县和齐熙郡齐熙县。
南朝梁中大通五年(533年),置黄水郡,旧治今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北黄金一带,上隶同年置的东宁州(旧治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下辖同时置之黄水县。
隋开皇年间,黄水郡废,黄水县直隶东宁州。开皇十一年(591年),置临牂县,隶东宁州,旧治今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东门镇一带。开皇十八年,黄水、临牂两县改隶东宁州更名的融州。大业二年(606年),两县废入旧治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境之义熙县(次年义熙县属始安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临牂、黄水两县和新置安修县,隶同年置之融州。贞观四年(630年),置粤州,治龙水县(今宜州市区),同时辖龙水、东玺、崖山、天河等4个县。十二年(638年),置环州,以环江及诸洞要冲环落洞为名,初治正平县,后迁治思恩县,同时置辖正平、福零、龙源、绕勉、思恩、武石、蒙都等7个县。十三年(639年),安修县废入临牂县。龙朔二年(662年)省黄水、临牂两县合并置武阳县,隶融州。乾封(666~668年)中,粤州更名宜州。总章二年
(公元669年),环州增置辖歌良县。乾封二年(667年),又于今市东大曹置洛封县。隶柳州。天宝元年(742年),宜州改为龙水郡,环州改为正平郡。乾元元年(758年),龙水郡复改为宜州,正平郡复改为环州。唐置那羁縻州,旧治今属东兰县东北那州,属黔州,后废;置歌良县,旧治今属金城江区九圩镇那余村大河口,隶环州;置思农羁縻州,旧治今属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天河镇西北,下置辖武郎、武容、武全等3个羁縻县;置抚水羁縻州,旧治今属环江县东北小环江西岸中州中里,并置领抚水、古劳、多逢、京水等4个羁縻县;置福、鸾、延等羁縻州,属黔州。其中,福羁縻州旧治今属南丹县西罗富,鸾羁縻州旧治今属南丹县西北,延羁縻州旧治今属南丹县西北巴平、六寨间。
五代邻市域州县先属楚,后属南汉,并废崖山、东玺等县入龙水县。
宋初置智羁縻州,治英罗,即今河池市金城江区东南平林,后废,始置时同置领英罗(与州同治今属河池市金城江区的东南平林,后废)、河池(旧治今属河池市金城江区旧河池北)、富力(旧治今属河池市金城江区西南)、智本(旧旧治今属河池市金城江区东南)、兰江(旧旧治今属河池市金城江区南)、平林(旧旧治今属河池市金城江区东南平林)等6个县。另置有乐善羁縻县(一说州),旧治今属罗城宝坛四堡。乾德二年(964年),于今南丹县东南高峰坳置富仁监,隶宜州。开宝五年(972年),置罗城县,属融州。七年(974年),置南丹羁縻州于今县城,属宜州。淳化元年(990年),宜州划辖原隶柳州之洛曹县。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抚水羁縻州改为安化羁縻州,抚水羁縻县改为归化羁縻县,都蒙羁縻县更名都亮羁縻县。同年,析安化羁縻州置安化上州、安化中州和安化下州,三州分别旧旧治今属环江县东北中州上里、中里、下里。庆历三年(1043年),宜州改为庆远府,划辖天河县。嘉祐七年(1062年),洛曹县省废入龙水县。治平二年(1065年),富力县省入河池县。同年,河池县改隶庆远府,智本县则废省。熙宁七年(1074年),罗城、武阳两县俱废并入旧旧治今属融水苗族自治县内之融水县。八年(1076年),环、镇宁、礼丹等州县俱废入思恩县,述昆羁縻州废为镇。崇宁四年(1105年),置怀远军,旧旧治今属怀远镇。不久,怀远军改为平州。次年,复置那羁縻州,并新置兰羁縻州,旧旧治今属东兰县大同更乐村老圩,属宜州,领都彝、阮平、如江、芝山、都黎等羁縻县;置地羁縻州,旧旧治今属南丹县西南那地,与南丹州同隶由宜州改置之庆远府。崇宁(1102~1106年)中,置文羁縻州及芝山、都黎、思阳等羁縻县。大观元年(1107年),天河县改隶融州,又于今东兰县东北置孚羁縻州和归仁羁縻县,并废那羁縻州,后复置。同年,置庭州,下辖河池县更名的怀德县,与县同治,上隶庆远府;置溪州,旧旧治今属环江县北,领思恩等县;南丹州更名观州,并增置州附郭中平县。大观四年(1110年),观州复改为南丹州,并于今县东南高峰坳另置观州;溪州废,思恩等县改隶庆远府;庭、孚两羁縻州、归仁羁縻县俱废,怀德县复更名河池县,复直隶庆远府。政和元年(1111年),平州废入融州。四年(1114年),又于今东兰县南置兑、隆等羁縻州和万松、兴隆等羁縻县。七年(1117年),复置平州和孚羁縻州和归仁羁縻县。宣和元年(1119年),龙水县更名宜山县。
三年(1121年),孚、兑、隆、万松、归仁、兴隆等羁縻州、县和中平县俱废。靖康元年(1126年),天河县改隶庆远府。北宋还置镇宁州,同时增置辖礼丹等县;置金城羁縻州和金城、宝安两个羁縻县,旧旧治今属河池市金城江区;并废省琳、思农、武郎、武容、武全、歌良、多梅、古阳、都伊、都陇、温泉、洛富等羁縻州、县。绍兴四年(1134年),观州省废为高峰寨;平州又省废入融州。绍兴年间(1131~1162年),分兰州为东兰、西兰两个羁縻州,东兰羁縻州旧旧治今属县城,西兰羁縻州旧旧治今属县兰木乡。南宋还置罗博羁縻州,旧旧治今属凤山县西南平乐,属邕州。同时,乐善县改为乐善州,寻废。宋末,庆远府实辖宜山、忻城、天河、思恩、河池等县,富仁、富安等监和温泉、蕃、述昆、文、安化、金城、智、安化上、安化中、安化下、地、南丹、那、东兰、西兰等15个羁縻州及其下辖的11个羁縻县。
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庆远府改为庆远路。至元末,南丹州改为南丹安抚司。大德元年(1297年),庆远路和南丹州安抚司合并置庆远南丹溪洞等处军民安抚司,治宜山县,领宜山、忻城、天河、思恩、河池等5个县和南丹、那、文、安化下、地、福、永、延、峡江、三旺、东兰、西兰、鸾、安习、忠、荔波、安化中、芝山等18个土州。
【作者简介】
邓敏杰,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广西方志馆馆长,《广西通志(1979-2005)》副总纂、社会卷主编,广西古籍丛书编辑委员会副主任,广西地方志协会副会长,广西师范学院硕士生导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区大典》广西编委会学术顾问。
在长期从事行政管理和社会建设的同时,广泛涉及从事经济社会、民主政治、历史地理等学术研究和创作。主要专(编)著:《广西历史地理通考》、《广西近八十年行政区划大事记》、《中国县情大全·中南卷》、《广西通志·行政区划志》、《广西大百科全书·社会卷》等。
新闻推荐
罗城讯
一男子在“QQ群”上发现网友留言要做床单生意,便自己充当介绍人、老板、物流公司员工,骗取对方钱财。3月24日,罗城仫佬族自治县人民法院以李某...
罗城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城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