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韦继川 本报通讯员 田达欢
新春佳节,桂西北的南丹,寒风依然刺骨。
但在该县的拉晒屯、立坳村、王尚屯等居住着430多户瑶、苗、壮等少数民族群众的10多个村落里,处处是崭新漂亮的新房子,房檐屋角灯笼高挂,群众身着节日盛装,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年的欢乐祥和踏歌而来。
今年的春节,对于该县中堡苗族乡拉纳村拉晒屯苗胞来说,是那么的喜庆祥和而又有着别样意义。从今年起,这里的24户苗族同胞再也不用在茅草房中过新年了。村民莫忠贤说:“在漂亮的房子里过年,心里感觉真暖和!”是的,该屯24户136名苗族群众,在兔年到来之前,全部搬进了崭新的水泥砖房。在新房里过新年,全屯的男女老幼都穿着漂亮的苗族服装,个个喜笑颜开。
去年1月14日的一起重大火灾事故,把拉晒屯24户农户的茅草屋化为灰烬。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灾情发生后,南丹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救灾,及时调运帐篷、衣被、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确保群众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同时,该县通过积极筹措资金200多万元,采取政府扶持为主,群众投入为辅的方式进行灾后重建。还利用供水配套工程主管道,铺架了7.6公里的供水管道,将水送到拉晒,结束拉晒屯吃水肩挑背托的历史。投资190多万元新建成5.5公里的屯级路,使原来需步行3个多小时的山路,缩短为10多分钟的车程。
立坳村的瑶族同胞同样是幸福的。2010年6月,两场强降雨导致八圩瑶族乡立坳村10个自然屯发生严重内涝,122户367间房屋完全倒塌,100多户房子成了危房。灾情发生后,南丹县第一时间启动救灾应急预案,迅速开展救灾工作,组织县乡两级党员干部、应急民兵、青年突击队近100人,蹲守在重建一线,为倒房重建户调集物资、联系工程队和筹措资金。今年1月10日,立坳村318户灾民集体搬进了新居,提前20多天布置新居办年货。牛洞屯白裤瑶同胞黎金林一家老小,在高高兴兴地搬进60平方米砖瓦结构新房后,喜不自禁地说:“以后都能在这过温暖的新年了!”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韦鹏雁本报通讯员韦克俭潘丹艳要致富,先修路,扶贫攻坚更应如此。春节前,记者在南丹县采访时看到,该县开展干部“走基层”式的“体验村屯道路、谋划交通发展”活动,力破交通瓶颈,密...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