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新闻 宜州新闻 南丹新闻 天峨新闻 凤山新闻 东兰新闻 巴马新闻 都安新闻 大化新闻 罗城新闻 环江新闻
地方网 > 广西 > 河池市 > 南丹新闻 > 正文

草木丛中探出路

来源:广西日报 2013-05-08 18:31   https://www.yybnet.net/

■今日视点

本报记者 林雪娜

余秋雨“文化苦旅”歇脚之后,散文之路热闹了一阵,很多人到这条路上邯郸学步。然而,这条创作之路最终却犹如商业化旅游景点,失去原有韵味。渐渐地,散文之路又杂草丛生,纷繁中夹杂寂寥。为了抵达一个创作高坡,广西作者一直在路上寻觅。近日,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在南丹县举办讨论会,探讨广西散文创作发展之路。

作品 期待深度

《广西文学》散文编辑室主任韦露在今年的“三月三”征文中发现,很多作品格局视野太小。“写三月三文化,都盯在抢花炮、歌圩、抛绣球这些特定民俗元素上,思路打不开,挖掘不出深厚的民族民俗历史记忆,透视不到民族文化的典型性格心理,创作不出有深度内涵的散文作品。”

《广西文学》也曾开辟“民族记忆”、“民间记忆”、“八桂风华”等散文栏目。从来稿中韦露感觉到,时下不少散文创作者缺乏思想深度与精神高度,作品缺乏鲜明个性和真情实感。她认为:“虽然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具有文学个性与价值。但要站在世界文明的顶端,俯瞰我们生机的土地,深入这片土地的灵魂,才能从真正意义上触摸到人们心中累积的情感。散文创作,需要对社会、生活、人生做更广阔的思考和审视,创作出的散文才有更多真情实感和情趣志趣。”

放眼国内不少报刊杂志的文艺栏目,散文成了“庄稼地”。然而,散文时代在“横行天下”的同时,那些“到此一游”、“快餐小品”式的散文,却给人隔靴搔痒之感。有人不禁纳闷:是散文繁荣了,还是没落了?于是,在闷热之余,期待下一场清新的“秋雨”。

曾获首届冰心散文奖的广西散文家徐治平也曾创作了不少游记散文,并与写民族题材较多的散文家凌渡被《中国当代散文史》评述为“地域与乡土精神的升华”。已届古稀之年的徐老突然发现,写了那么多年的散文,却多是零敲碎打,没有鲜明的特色。于是,他向生态散文迈进,梳理自己多年的累积,重新创作海洋、森林、五大洲生态散文系列。

徐治平认为,当年余秋雨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走出突破时境的特色之路,当世人将他的突破变成跟风,散文便迫切需要从视野到风格再一次创新。然而,广西一些散文创作者缺乏开拓方向的创新意识。习惯随意而为,没有系统特色,自成系列较少,零敲碎打较多,“散文创作也可有侧重点,执著某方面的追求,才能形成自己的特色”。

作家 期盼合力

犹如散文之“散”,广西散文创作题材不拘一格,创作者分散广西各地。广西散文创作与研究会会长严风华指出:“广西散文创作处于单打独斗之态。”在他看来,广西散文作品并不算差,但与小说创作相比,显得有点寂寞。广西小说创作形成合抱之木,产生广西文坛“三剑客”的精英,而广西散文作家群体意识不够强烈,广西散文期待形成集体力量,产生旗帜效应,亮出品牌剑鞘。

鲁迅文学院教师、散文评论家王冰也认为,广西散文家没有形成一种合力,即使有一些写得很好的作家,但单兵作战,不利于形成广西散文界的整体影响。加上广西散文家的创作少有创新能力,作品探索性不够强,过于拘于传统的写作模式,因而广西散文整体实力不强,在全国没有形成影响力。

据不完全统计,广西作家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出版的散文集有120多部,但在全国产生重大影响或远播海外的作品并不多见。一些散文作家难以坚持散文创作之路,只好“移情别恋”其他门类。创作批判性散文与从事散文研究的人也属少数。

王冰建议,广西作家首先要解决的是眼光问题,要有全国视野的眼光,要有超越的意识,还要有一种经营的策略,创造机会进入全国性散文展示平台。

功能 期望本真

缺乏鲜明特色,缺乏影响力,缺少大名家,这是国内不少地方散文创作普遍存在的问题。即便散文家孜孜不倦努力创作,但受整个散文态势影响,总是寻找不到“一举成名”之路。

在这一点上,广西散文家耐得住寂寞。他们有的在默默创作之余,转身对本土文化建设尽力效力。例如《东盟十国文化丛书》《广西世居民族文化丛书》《广西城市传记丛书》等珍贵藏书,有不少散文家参与的篇章。他们在对地方文化整理、民族记忆采撷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使散文的实用性功能得以进一步提升。

也正因为散文功能实用性渐渐强大,散文还被“请入”县域文化旅游。有作家提到时下国内常见的一种现象:一些县市或企业、单位需要名人文化装点门面,组织作家参观一下,请吃一顿饭或住上几天,再给一点润笔费,然后写篇散文,最后结集出版成书用于当地旅游推广,到头来大多无人问津。

这让人想到国内一些地方曾掀起的“城市赋”热潮,被人称作“给城市贴瓷砖的运动”。当辞赋进入城市,在复兴传统文化之余,若变成一种形象工程存在,便是一种附庸风雅。为此有人说:城市不缺一篇赋,只缺古代辞赋家那种为了写赋而“苞括宇宙,总览人物”、“控引天地,错综古今”的精神。有这种精神用在城建上,读城就如读赋了。

同样作为包容性很强的散文,也免不了类似赋的遭遇。于是有专家提醒:虽然广西鲜有此类现象,但不能不有所提防,要尽可能避免失去散文本真。因为敢于独抒性灵,表达真我,则散文兴;失去心灵自由,感情虚假,则散文亡。

散文研究专家曾绍义认为,采风要写出实际感受,不可为创作而创作。真情实感才是散文存在的基础。散文的功能,自古就有实用性,但散文的真正价值更倾向审美性的功能,在于感染人的心灵,追求真善美的境界。“不要强化所谓的功能,不为写散文而写散文。当年余秋雨创作的被人认为不像散文的散文,恰恰就是受读者欢迎的好散文。所以艺术最怕重复,散文也最怕人云亦云。突破这种状态,需要解决的是思想的深度与视野的广度。”

新闻推荐

传播广西精神 演绎壮乡精彩 ——广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记事

本报记者罗劲松2015年年初,一直关注着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进展的人们,听到了从国家文物局传来的好消息: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有望于2016年代表我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广西有望实...

南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南丹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草木丛中探出路)
频道推荐
  • 硬地上铺砂子种草植树业主质疑小区绿化造假 事发柳州市颐和家园小区,林业园林部门称不符合绿化规范已叫停施工
  • 钦州港海关与钦州港同频共振10年 建设国际一流港口 打造对外开放高地
  • 万亩茶山变“金山”
  • 产业旺 乡村兴
  • 容县群众体育 风景这边独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