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下旬,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潮席卷全国,地处桂西北的南丹也受到侵袭。南丹县气象局发布预警信息显示,21日至25日最低气温达到零下4℃,高寒山区出现雨雪冰冻,冷空气面积、锋区、气温等多项指标均超过1999年和2008年两次强冷空气过程。
冰雪就是命令,保畅就是责任。一场挥洒着河池交警热血和责任的抗冰保畅战役就此打响。
兰海高速公路G75线南丹段全长63.5公里,此段位于云贵高原边缘地带,桥隧分布密集,双向共有桥梁45座,总长10.7公里,其中,六寨互通至南丹互通约40公里范围内的桥梁路段冬季易结冰。这里还是广西与贵州交通的咽喉,2015年春运期间,日车流峰值达2.51万辆。复杂的通行环境、恶劣的天气情况和逐日增长的车流量,使得管辖此段的河池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公路管理三大队上下倍感压力。
此时正值春运,抗冰保畅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在南丹县,以交警、路政及运营公司为主力军的联合抗冰保畅工作提前开展。3部门19日起,全体125名人员取消休假进入备战状态;运营公司准备38吨除冰盐,5吨新型融雪剂,在45座桥上摆放到位;30块反光提示牌提前摆放,沿线LED显示屏播发预警信息;开展夜间巡逻,查看桥面温度。
1月23日晚22时,芒场、六寨路段下起雨夹雪。晚20时,三大队便提前集结联合抗冰队伍50余人,按照先期部署划分4个组,以小场至芒场、芒场至六寨双向四点同步进行撒盐作业;机动组全线巡逻,查看路面撒盐除冰情况,提示车辆安全通行;沿线电子情报信息板实时播出路况及预警信息。
晚11时,南丹段小场至六寨全线飘雪,黑夜中,交警一往无前,预警管控、撒盐、增补锥筒,鏖战冰雪,注定无眠。
24日早上6时,小场跨铁路高架桥至小场4号高架桥路面共3公里长路段温度降至零下1.5℃,部分路面积雪厚度达25mm左右。交警在此开展除冰撒盐工作。早上9时,结冰路段恢复双向通车。当晚,南丹段共完成抛撒10吨工业盐除冰作业。
24日5时,在瑶寨隧道口发生一起货车打滑侧翻的交通事故。民警一边安抚驾驶人,一边调集救援车辆,风雪中一干就是2个多小时。此时,正是寒夜里最冷的时候。他们来回忙碌,清理出半幅车道引导车流通行。
事故车司机吴某万分感慨:“他们帽子上都是雪,后来有个小车司机给他们倒热水,民警手都冻僵了,纸杯几次掉在地上。”
根据气象预警信息,南丹县境内24日迎来寒潮期间的最低温度。当日下午18时,抗冰各方紧急调整部署,在之前晚10时、凌晨2时两次撒盐的基础上,4时再进行一次撒盐作业,同时增加2个组负责小场至车河段撒盐作业;桥梁群路段用锥筒压缩车道,限制半幅通行,进行物理降速。
当晚,最低气温降至零下3℃,在近80余名抗冰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南丹段没有出现拥堵现象,未有乘客被滞留。
25日上午,被白雪洗过的天空清澈得让人欣喜。行驶在高速路上,明媚的阳光,畅通的路面,覆盖着白雪的起伏山峦,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而在早早安排好热汤热饭的大队食堂,不少执勤返回的民警还未脱下反光背心便靠在椅子上睡着了。
图为工作人员在路上进行撒盐除冰作业。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近日,自治区文化厅公布第四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基地展示中心和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东兰县长江镇兰阳村板切屯、东兰县巴...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