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填埋场
应急演练
事故处置演练
快速检测食品安全
整治流动摊点
清理河道垃圾
环卫技能竞赛
清洁道路
发放卫生知识资料
检查食品安全
生活污水处理厂
如今的南丹县城区,大街小巷干净整洁,居民小区窗明几净,车辆停放井然有序,店面牌匾整齐划一……处处彰显着该县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带来的喜人变化。
“街道更干净了,县城功能更齐全了,环境越来越好了!”体验到县城日新月异的变化,不少南丹人不由地发出如此赞叹,他们实实在在地享受到了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带来的实惠。
近年来,该县先后荣获“广西园林城市”“广西森林县城”、广西“南珠杯”特等奖等荣誉称号。2014年9月,南丹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顺势而为,吹响了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的号角。把创卫作为改善人居生态环境、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的一项战略工程来抓,按照自治区卫生县城的标准,在市容市貌、食品与公共场所卫生、公众健康教育等方面狠下功夫,县城面貌有了根本性的转变,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居民文明素质普遍提高,县城形象明显提升。
加强组织领导 健全工作机制
该县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县城标准》为依据,以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综合实力、建设“幸福美丽新南丹”为目标,按照“政府组织、部门协调、全民参与、科学管理、社会监督”的工作思路,举全县之力,打响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的攻坚战。
在创建中,该县成立了由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县四家班子有关领导担任副组长,县直各有关单位和城关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建卫生县城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指导、协调和督查创卫工作。对创卫工作中遇到的人、财、物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实行“直通车”制度,全力推动创卫工作的开展。制定下发了《南丹县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实施方案》和《南丹县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任务分解表》,确立了“定单位、定任务、定进度、定人员、定责任、定成效”的“六定”工作机制,将创卫任务分解到县直各部门和城关镇,分关把守,强力攻坚,压实了担子,促进了创卫工作扎实开展。同时,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深入到创卫一线检查指导,主管领导现场督导,两办督查室、爱卫办联合进行督查,形成了分级负责、多方监督、全民参与、齐抓共创的工作格局。
广泛宣传教育 动员全民参与
1月13日,夜幕降临,在南丹县月亮坡农贸市场里,摊主莫国秋正弯着腰收拾着自己卖菜的摊位。她把坏掉的菜叶、烂掉的水果,连同周边的垃圾,都装进了附近的垃圾桶里。市场里,已经收摊的摊位周边干干净净,正在收摊的其他摊主也和莫国秋一样清扫垃圾。“环境好了,我们在这里卖菜也舒服,买菜的人也愿意来。”莫国秋说。
该县按照多角度、深层次、广覆盖的思路,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手段,大造声势,营造氛围。县领导对各自分管领域涉及的创卫任务,定期调度,常抓不懈。县直各部门、城关镇也逐级逐层召开宣传动员会,吃透标准、分解任务,加强宣传,激发了干群同抓创卫工作的热情。
该县依托“爱国卫生月”“世界无烟日”“世界环境日”等活动,出动宣传车、设立咨询台、悬挂宣传标语、制作宣传展板、印发宣传资料,大张旗鼓地宣传创卫活动。在县城进出口和城区主干道设立了3块创卫宣传公益广告牌,120多处创卫宣传栏。共发放《创卫宣传手册》10000册,创卫倡议书12000多份,悬挂宣传横幅100余条,编发《创卫工作简报》6期。
该县还通过《锡都南丹》、南丹电视台等宣传平台设立创卫专栏、专题,跟踪报道创卫进展及典型成效。同时,曝光问题,曝光落后,充分发挥了舆论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扩大了社会影响面。在全县中小学开设健康教育课,在居民小区、公共场所设置健康教育专栏,积极传播健康知识,采取多种途径有效地普及各种卫生防疫知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目前,该县共设立健康教育科普专栏182个。
同时,该县组织开展“小手拉大手”、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县直各部门干部职工、党员志愿者走上街头,擦洗公共设施,清理小广告,清理垃圾杂物,清扫路面,带动群众积极参与创卫活动。2015年以来,全县累计出动人员3000多人次、各种机械车辆150余台,对县城小巷、城中村的卫生死角进行整治,清理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杂草等共3000余吨。
加强市政建设 完善县城功能
每天傍晚,家住城南社区的老人黎敬湘吃了晚饭,都会出门散步。“如今,县城到处干净整洁,人的心情都变好了,感到格外舒适。”黎敬湘高兴地说。
该县以创卫为契机,大力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统筹规划,全力打造功能齐全、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宜居县城。
该县坚持卫生创建与基础设施建设同步推进的原则,2014年以来,先后投入县级财政资金2.05亿元,用于县城道路改造和铜江公园建设等项目,建设了城南、城北、城西垃圾中转站以及垃圾填埋场,实施城区环境保护和绿化、亮化工程,建设污水处理厂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完善,进一步增强了南丹的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让城市更加卫生、美丽、宜居。
配备高标准环卫设施。该县对照创卫标准,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不断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夯实环卫基础设施,让创卫成果普惠于民。目前,已建成县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1座,每日处理县城生活垃圾约120吨;县城沿街设置果皮箱1056个,有盖垃圾桶200个;设置公共厕所7座,建设垃圾压缩中转站4座;配备洒水车1辆,扫路车1辆,洗扫车1辆,生活垃圾转运车4辆,垃圾压缩车2辆,生活垃圾收集车7辆,人力三轮车130辆,环卫设施覆盖全城。目前,该县城镇污水处理率达86%,县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与此同时,该县还强化了县城绿化、美化工作。采取综合治理建绿、道路扩建增绿、旧城改造拆房补绿、新区建设留地植绿、居住小区配绿等多种措施,全力抓好县城景观建设和绿化事业,全力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目前,铜江公园、铜江河河滨公园、静园、生态公园等公园,以及文化广场、金芙蓉广场、龙泉广场等广场的绿地建设成效喜人,小区庭院绿地建设不断完善,城区道路绿化水平不断提高。据统计,南丹县城公园绿地面积48.5公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9.98平方米;建成区绿地面积229.6公顷,绿地率33.27%;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272.5公顷,绿化覆盖率39.49%。
该县大力实施城区夜景亮化提升工程,在城区主街道统一安装牛角灯、铜鼓灯、粮仓灯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的路灯,对高层楼宇、河道、路桥进行夜景灯光亮化改造,城区环境进一步优化、美化。目前,该县城区道路亮灯率达98%。
突出综合整治 优化市容环境
该县制定综合整治方案,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组织城建、工商、商务、公安、卫生等职能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县城街道卫生、占道经营、门店牌匾、户外广告以及车辆乱停乱靠等现象开展全方位整治,根治县城“脏、乱、差”等顽疾。城区在建工地全部实施围挡作业,出入口全部硬化,场内定期进行洒水降尘,物料进行遮盖,配备车辆冲洗装置,杜绝了扬尘污染。对县城内食品生产及营销单位、网点负责人进行综合培训,使各生产经营单位做到“三证”齐全。各机关单位实行卫生划区定责和每月通报制,对县城卫生死角、出入口、城乡结合部、小巷等重点区域的垃圾进行清扫。
积极开展除“四害”活动,坚持以“环境治理为主、药物消杀为辅”的综合防治方针,采取群防群治与专业消杀相结合的方式,对鼠、蚊、蝇、蟑螂进行多次消杀。
在抓好县城卫生工作的同时,该县本着“以城促乡,城乡联动”的指导思想,结合“美丽南丹·生态乡村”活动,在各乡镇开展了以治理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的“三堆六乱”和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农村环境卫生状况明显好转。
目前,全县共有食品生产经营单位580户,从业人员643人,卫生许可证有证率达98%,食品从业人员体检率、“五病”调离率均达100%,食品抽检合格率达90%,抽检餐具消毒合格率达80%。连续5年无食物中毒事件发生。县城共有旅店、理发美容店、公共浴池、商场84家,从业人员431人。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有证率、从业人员健康证有证率、卫生知识培训率达100%。县城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98%,城区环境噪声平均值低于55分贝,烟尘控制覆盖率10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9%。截至2015年底,该县铅、镉、砷等重金属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下降15%。2015年,该县群众对全县卫生状况满意率达95%。
创建卫生县城,让每一个南丹人得到了实惠,也创出了居民的好素质。如今,在南丹的大街小巷,随处都能感受到浓烈的创卫氛围,经常能看到各沿街店铺安排人员清理周边环境卫生,社区居民忙着打扫自己的房前屋后,各单位组织干部职工忙着清理分管的卫生区域……广大居民纷纷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自觉成为创卫的“主力军”,以不同的形式为创卫贡献力量。
同时,创卫也创出了南丹广大党员干部的好作风。创卫活动开展以来,该县每一位县级领导都牵头一项创卫工作,包责任区、包路段,经常深入创卫一线检查、督促,分赴责任区域指导创卫,解决实际困难。各县直部门及城关镇的干部职工也按照职责分工,纷纷走上街头、走进巷尾,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狠抓落实,或拿起扫帚与居民一道参加“清扫家园”行动,或上街宣传、上门走访,营造创卫氛围,全力以赴投入创卫工作,做创卫的支持者、参与者和监督者。全县各行各业的干部职工通过创卫,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心思凝聚到干事创业上。
如今,南丹广大干部群众正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干劲,在创建自治区卫生县城的征途上一路高歌,向建设“幸福美丽新南丹”阔步迈进。
(本版图片由南丹县委宣传部提供)
新闻推荐
南丹讯 自***工作开展以来,南丹县城关镇围绕助农增收这个中心,因地制宜优化水果、旅游、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发展,为192户贫困户700多人找准脱贫...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