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子从在建的广西南丹至贵州荔波二级路路口驶向一条通村水泥路后,道路两旁一盏盏太阳能路灯和绿化树,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南丹县里湖瑶族乡甲木村行路难已成为历史。
甲木村位于里湖乡西北部,有16个自然屯17个村民小组。2016年10月之前,通往村部的只有一条机耕路,路面坑洼,天气晴好时,摩托车、拖拉机勉强通行,下雨天只能“望路兴叹”。
2015年10月,脱贫攻坚工作开展后,硬化村屯公路被提上了议事日程。在该县发改局和县扶贫办的帮助下,甲木村部至仁广村部5公里水泥路完成硬化,并通过“一事一议”硬化了懂纪至甲为、岜牛至弄岩2条长约7公里水泥路。至此,全村412户1626人告别了行路难,山里与山外的距离不再遥远。
“致富路”硬化到家门口,机动车辆数量翻番增长。据统计,目前甲木村有摩托车400多辆、面包车20多辆、货车10辆(含农用小四轮拖拉机)。
2016年初,甲木屯村民陆耀红买了一辆农用小四轮拖拉机跑运输,有村民建房屋便找他拉沙子、砖头。一年下来,陆耀红收入3万多元。
然而在公路未硬化之前,群众赶里湖街步行大约需要3个多小时,而赶仁广街也需要1个半小时;农民买农资、建房用的建筑材料靠肩挑马驮运到山里,群众生病也得不到及时治疗。
纳怀屯村民陆永锋对此深有感触。2011年他建的一栋两层楼房,钢筋、水泥及砖头从县城运到仁广村后,又找来农用拖拉机运到离家约2公里的小河沟岸边,然后再从小河沟肩扛马驮运到家里,运输成本多了2万多元。
2011年11月,弄岩屯潘金发到山上采中药不慎跌伤,血流一地,10名村民轮流抬着他到仁广村,然后找车子送到南丹县人民医院治疗。
这一幕幕令村民伤痛的回忆,如今已成为了过去。
现在,从里湖乡政府前往甲木村,约30分钟车程就可到达该村任何一个自然屯;而从仁广村乘车到甲木村,也仅是10分钟车程。周五和周日下午,群众到仁广村小学(撤点并校后,甲木村小学并入仁广村小学)接送孩子上下学也更方便了。
水泥路硬化到村屯后,也激活了产业发展。弄岩屯群众有种植烤烟传统,之前由于交通条件限制,产业一直处于发展瓶颈。“全屯只种植烤烟大约50亩,没有形成规模,严重影响了烤烟产业发展。”弄岩屯村民小组长潘金林说,2016年水泥路硬化到屯里后,该屯扩大了种植面积,他自己也种植了40亩。目前,该屯种植烤烟达150亩,今年预计收入40多万元。
2016年,正雄生态养殖合作社落户该村。合作社以饲养母猪、育肥猪为主,计划规模养殖母猪100头、肉猪100头,现存栏母猪30头、猪仔30头。
据了解,2016年底,甲木村10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实现脱贫。“目前,全村种植油茶1000多亩,预计2020年开始就有收入了。”甲木村村支书兼村委主任吴文军说,在南丹县委和县林业局的帮助下,农户不仅免费获得苗木,而且每亩还能获补助500元。下一步,该村将抓好油茶产业,并成立专业合作社,让油茶产业造福甲木村群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唐毓克通讯员宁显坤)今年以来,南丹县芒场镇立足实际,多措并举,切实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公众安全感和群众满意度。加强宣传力度,营造平安氛围。该镇利用圩日,向群众传授防骗知识,提醒...
南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南丹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