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五年,河池发展成就喜人,GDP成倍增长、财政收入递增、幸福指数提升……连续“十四个翻番”实现了“十一五”的完美“收官”!
未来五年,万众期待,河池的决策者描绘了什么样的发展蓝图,又将以何种方式和举措实现既定目标,令全市409万人民翘首以待。
浏览各地新鲜出炉的“十二五”规划,最引人注目的是,不少地方纷纷放缓了GDP增速,不约而同地调高了城乡居民收入预期目标。这“一升一降”,彰显出科学的发展理念和民生情怀。
翻番之后再翻番
在足足花了一年半时间之后,河池“十二五”规划横空而出,发展基调被定格为“平稳较快”,主要发展指标要比2010年翻一番。
翻一番后再翻番,需要何等的气魄,承载多大的压力!
这意味着,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18%。达不到以上这些指标,翻一番将难以实现。
“富民”为本,“强市”为基,这意味着,未来五年,全市人民将享受到更多发展成果。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新增城镇就业人数达到10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以内;城乡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城乡三项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巩固在95%以上。
市情所限不言“快”
GDP年均增长13%,高于“十一五”规划的1个百分点,单纯从这个数字来看,河池的经济增速似乎快于全国全区的发展速度,但自揭“家底”,这种增速难言其“快”。
诚然,河池经济一直在乘势而上,但后发展、欠发达的基本市情依然没有改变。河池与发达地区相比,有如中国比之美国,广西较之广东,人家迈一小步,我们要跨一大步,人家增一两个百分点,我们要涨五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才能跟上人家的发展步伐。
数字显露窘境,最明显的差距是河池市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可用财力少。2009年河池市地区生产总值在全区排第9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62.26%、全国平均水平的39.06%;财政收入在全区排第7位,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区平均水平的52.63%、全国平均水平的20.44%。
由此可见,河池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仍然严峻,困难仍然较多,加快科学发展的任务仍然非常艰巨。
实现目标需“给力”
2020年与全国全区同步迈进小康社会,是河池人民的共同愿望。亦步亦趋会掉队,想要同步需加速,河池的决策者确定快速发展的步调,顺乎民意,切合市情,既有压力,也有动力。
动力来自于向好的经济发展形势和诸多国家扶持政策。诸多利好暂且不说,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业已启动的新一轮十年扶贫开发,有利于河池市争取更多的政策、资金、项目支持,不断改善民生;国家坚持扩大内需,有利于河池市利用政策空间改善基础设施、加快发展社会事业;自治区“两区一带”总体布局,有利于河池市利用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形成竞争优势。
动力来自于自身不断优化的发展环境。如今的河池,大通道全线贯通,立体交通网络正在建设,由高速公路、铁路、港口、航道、机场组成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建成后,阻碍发展的最大“瓶颈”会迎刃而解。
不少与河池有缘的专家认为,过去十年,河池一直在为加快发展夯实基础、优化环境,极力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十二五”到了蓄势勃发,彰显资源禀赋、区位优势和产业特色的时候了。
动力来自于业已形成的科学发展理念和转变了的经济发展方式。作为资源型城市,河池加速淘汰传统、粗放的增长方式,逐步缓解资源特别是有色资源的依赖压力,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探索出了符合实际、效益明显的发展模式。
动力激起希望,求变、求快、求富、求强,是全市409万人民共同愿景,也是“富民强市”新跨越的主旋律!
(记者
莫小成)
新闻推荐
政银企合作助推河池发展2010年五大产业总产值300多亿元,银行业实现利润7亿多元
本报讯
3月1日,河池市召开金融工作暨政银企座谈会,总结了2010年全市金融工作,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和企业生产经营发展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进一步加...
河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河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