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国家10部委领导率300名各地代表,来到河池参观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建设项目,河池退耕还林的成效和经验,引起各方的高度关注。
参观人士注意到,在实施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中,河池创新模式,将巩固退耕还林与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促进退耕农户粮食增产,解决退耕农户生活用能问题,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这是河池成功之处,也是河池经验所在。
事物都有两面性,退耕还林尽管于国于民是大好事,但对山区农民而言,单纯的退耕也意味着断了生活和生产出路,更谈不上发展。换言之,退耕涉及民生,民生得不到解决,发展得不到保障,退了耕的最后还会复耕,还林的成果付诸东流。
河池做法的高明之处就在这里,它在设计退耕的相关制度时,把民生放到了天平的另一端。最大限度地为退耕农户着想,让他们早早享受到退耕还林的政策红利,同时大力培育特色林业经济,推行林药间作、林下养殖模式,确保农户生产发展,收入增加;全面推广节柴灶和沼气池等能源建设,多能互补,农户既免除了薪柴之忧,用于砍柴割草的劳力也得以解放。所以河池的退耕还林政策得到群众的普遍拥护,一推行就顺风顺水,取得今天的成果也在情理之中。
这些做法和经验,产生于退耕还林,也成就了退耕还林。但意义已不仅仅局限于退耕还林,它完全可以“复制”,可以在更宽广的领域推广。
退耕还林的成功经验说明,一切以人为本,重视和保障民生,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民生放在考虑问题、制定政策的第一位。离开民生去谈发展是行不通的。退耕还林如此,其他工作也一样。
退耕还林的成功经验说明,政策的力量在于实事求是。山区是实,要烧火做饭就得砍柴割草也是实,从中求得退耕还林的“是”,最终退耕政策成了山区农民的福音,获得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退耕还林的成功经验还说明,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绝非空洞的口号。必须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也要重视他们的当前诉求,而不是以“根本利益”为名,行损害群众利益之实。
这是退耕还林另一项非物质成果,和项目成果一样,弥足珍贵。适用现在,也启迪将来。
新闻推荐
缺电不缺服务 限电不限真情 河池供电局走访企业为节能“问诊”
本报讯
进入7月以来,河池电力供应紧张形势加剧。河池供电局在执行广西工信委和河池市工信委限电指标任务的情况下,近期连续组织有关技术专家,多次到各...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