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河池城区农贸市场里早已人声鼎沸,在禽畜栏的一个角落里,覃明干也开始了他新一天的工作。
覃明干是一个个体户,他从事的是杀鸡杀鸭、宰羊杀狗的活儿。他干的这个行当,曾被一些人取笑,瞧不起,都觉得这是脏、臭、累的活儿,但他却一干就干了18年。
刚刚谈完一笔生意,覃明干乐呵呵地笑着蹲在水盆边,拿着小刀熟练地拔着鸭子身上残留的短毛。看来他真的很忙——身边的竹笼里还有三四只待宰的鸡鸭正可怜兮兮地缩着脖子瞧着水盆里的同伴。这就是覃明干每天工作的一个缩影。
1994年的春天,还在九圩乡喜洞村务农的覃明干遇到了一个难题,自己的孩子快到读书年龄了,上学读书要花钱,但在农村种田的收入很少,供不起孩子上学费用,这该怎么办呢?覃明干和妻子商量,决定弃农外出打工,到河池城区闯一闯。
覃明干夫妇祖祖辈辈都是农民,除了干农活比较在行,其他的不会做什么。来到金城江后,找工作很难。开始,他们有些迷茫,不知道做什么。后来,他们到市场观察,终于发现了做家禽处理活儿也能赚钱这个商机,于是,覃明干拍板作了决定,去城区农贸市场租个摊位帮别人杀鸡杀鸭。
万事开头难。入行之后,覃明干发现屠宰这一行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简单。1994年的城区农贸市场,屠宰行设置在当时的“风流桥”下面一带,离禽畜贩卖地点很远,市民买得鸡鸭后,因为嫌远都不愿意拿去那里给他们帮宰杀。因此,覃明干夫妇每天只好一人守着摊子,另一人到卖禽畜的摊点去接活——一见刚买到鸡鸭兔狗的顾客就问:“要不要杀啊?去我们那里杀吧!”这样做虽然很累,但效果却相当好,每天都能接到不少活儿。就这样,他们在“风流桥”下面的摊位干了整整10年,默默无闻地为客户服务。2004年,城区农贸市场的管理部门把个体屠宰摊位调整到禽畜栏旁边,覃明干夫妇终于得到了一个相对较好的摊位。
“做这行的必须吃得苦耐得累”。对于来自农村的覃明干来说,吃苦耐劳的精神在他身上得到很好的诠释。每天早上6点钟他就从家里来到摊位,一干就干到天黑,忙起来的时候,他每天都要蹲在地上十个多小时。有时很累,累得他一回到家就躺在床上睡着;有时很烦,烦得他连做梦都在杀鸡杀鸭。但是,每当想到儿子拿着他赚来的钱上学读书,他又感到很幸福,浑身又充满了干劲。
这行干得久了,覃明干发现了一个问题,如果自己没有鸡鸭摊的话,想拉到一个客人就很费劲。于是,2008年,覃明干夫妇扩大了自己的经营范围,在自家摊位前卖起了鸡和鸭。这样,每天他们更加忙了。
覃明干把农村人的纯朴诚实带到了生意上。他做生意从来都不短斤少两,比如顾客要求他选一只老点的鸭子,他从不敷衍了事,而且他还告诉顾客选鸭的技巧:“看看鸭子翅膀上最长的羽毛末端有没有充血,没有充血的绝对是老鸭!”这样一来,覃明干不仅赢得了很多回头客,而且很多新顾客也慕名而来。经常来覃明干那里买鸭的韦阿姨说,到他这里买鸭杀鸭,就是放心,一个电话打给他,他就会帮你处理好,很讲诚信!
辛勤劳动给覃明干带来了回报。经过18年的奋斗,覃明干有了一定积蓄,前年,他们用自己的劳动成果,加上部分贷款,在城区买了一套四居室的商品房,一家人终于有了稳定的居所,他的儿子也学成归来做起了生意,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这个行当我还会继续做下去,一直做到我做不了为止,这是我的生活。”谈到未来,覃明干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见习记者
蒋宽
通讯员
唐紫阳
钟婷婷)2月25日,记者从河池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获悉,日前,一男子冒用他人驾驶证信息,妄图使用...
河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河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