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韦凯文)刚建成一年多的道路就出现网状裂痕甚至断裂,是质量问题还是负载过重?近日,记者对河池城区龙江河综合整治老街桥至火车站段道路改造工程路面破损问题进行调查。
记者在现场看到,火车站广场至火车站货运场的路段破损较为严重,而火车站货运场至老街桥这段破损程度相对较轻。据施工方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15日,此路段旧路面为7500平方米,有2700平方米严重开裂;新路面共33650平方米,有3000平方米开裂,其中1500平方米为严重开裂。
“路面质量问题外观表现: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板块出现网裂、断板、错台、板块脱空、唧泥(车辆通过时基层细料和水一起从板接缝处挤出,由缝中喷溅出稀泥浆的现象)、沉陷。”——摘自工程项目设计单位河池市综合设计院于5月15日提交的《路面质量问题整改处理方案(讨论稿)》。
该项目改造道路全长2.533公里,于2011年3月18日开始施工。项目建设单位为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监督单位为市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站,施工单位为常州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设计单位为市综合设计院,监理单位为市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截至目前,项目总投资为450万元,工程包括路面修补、人行道铺设、路灯和广场建设、绿化。
市住建局项目现场代表唐斌说,项目没能对道路进行全面翻修,仅对破损路段进行局部修补。这为新修补的道路在短期内破损留下了隐患。
据了解,2011年12月28日,建设单位组织设计、施工、监理等工程参建单位对道路部分进行了单项初步验收。今年1月20日,该工程全面竣工并组织竣工验收,但未能通过验收。
在今年验收过程中,验收组发现:通车一年多的道路有不少问题,原来没有翻修的旧路面已基本破损,部分改造的新路面存在不同程度的断裂和下沉。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道路破损?记者走访了项目的建设、监督、施工、设计、监理等部门,各方综合分析大致有五个方面原因。
一是修补式改造使得新旧路受力不均。“就像新旧电池混在一起使用会减短新电池的寿命。”项目总监理工程师覃宝良说,同样的道理,由于新旧路面受力不均,所以出现破损的路面多位于新旧路面的交接处和旧路面。另据了解,该路段于1991年竣工,设计寿命为20年,目前属超期“服役”,情况不容乐观。
二是该路段车流量较大,大型运输车辆较多,超载频繁。这些大型车辆多为进出火车站货场、物资公司及采石场的重型货车,载重量远超城市道路设计的标准。
三是工程边施工边通车,大部分新修路面尚在保养期就遭受车辆碾压。项目施工方常州市市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负责人申志平说,施工时交通经常遭遇拥堵,为方便通行,部分驾驶员强行移开护栏,驾车碾压还在保养期的路面。
四是部分路基排水不畅,局部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的排水管(沟)出现渗漏;雨季时,不少路基长期被浸泡。
五是工期较紧,部分路段施工质量未得到有效控制,未能按照设计变更要求施工,各工序也未得到严格检测;不良路基未得到有效处理;部分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未进行灌缝。
目前,各相关单位正加紧研究整改方案,初步计划是全部翻修旧路面,加强对路基垫层的技术处理;对已严重破损的部分新路面重新翻修;对弯沉度不达标的路面板下压浆加固、高压灌缝压浆;封堵渗漏的排水管(沟);对不良地基路段彻底挖除软土后采用片石分层碾压,夯实基础;在路面上加铺约11厘米厚的沥青砼。
由于该项目尚未通过验收,因此新路面破损部分的维修费用将由施工单位自行承担。
编者按:近段以来,市委、市政府结合当前决策部署的各项工作开展情况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进行深入察访和调研分析,做出了系列重要批示。这些重要批示,对推进河池经济社会发展,指导各级干部群众大力实施“五大工程推进年”活动,努力实现“八新”目标,追赶全国全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为把这些批示精神落到实处,本报从今日起推出《舆论监督台》栏目。栏目将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重点就市委、市政府相关决策部署落实情况和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开展调查,把原原本本的情况反映出来,对那些作风转变、整改有力、务实求真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褒奖;对那些工作不实、执行不力、意识不强的进行曝光,推进各项工作上档进位。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记者
黄汉谋
见习记者
蒋宽
通讯员
韦莉华
赵君
摄影报道)为遏制夏季酒驾抬头的态势,5月23日晚,市交警...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