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闭狭小的车厢内,“禁烟”标识赫然醒目,但部分“烟枪”乘客视而不见,“想抽就抽”,其他乘客、司乘人员大多敢怒不敢言……这样的情景,几乎每天都在河池境内的出租车、县乡客车上发生。
公共交通工具内禁烟,是公共场所全面禁烟的主要内容之一。随着全国“禁烟”潮的发展,公共场所吸烟现象有所收敛,“禁烟”效果明显。相比出租车、县乡客车内的“烟雾缭绕”,河池境内的公交、快巴“禁烟”成效显著,为行业的“禁烟”提供了成功范本。
“禁烟”标识形同虚设
5月12日,记者从宜州乘坐一辆中巴车返回金城江,途中目睹了一场因抽烟引起的“骂战”。
当天中午,中巴车刚驶离宜州城区不久,坐在副驾驶位的一位中年男子就掏出一根烟来,很“享受”地抽了起来。由于车窗开得很大,且男子还“注意”把烟气往外吹,车厢内的烟味尚不明显,其余乘客该打盹的打盹、聊天的聊天。记者注意到,该车内贴有明显的“严禁吸烟”标识,但司机对乘客的吸烟行为“毫无反应”。
也许男子的吸烟行为勾起了其他“烟枪”的烟瘾,不久后,车厢内中、后排陆续有人掏出烟来吞云吐雾。顿时,车厢内开始变得“烟雾缭绕”起来,狭小的空间内变得压抑、骚动不已。
“你能不能把烟灭了?”一名坐在中排座位的妇女终于忍不住对旁边的一名“烟枪”发起了牢骚。“怪事啦,别个抽烟你不讲,我抽烟关你什么事?”对方当即予以“反击”。2人的“对话”逐渐升级为“骂战”,最后在乘客、司机的劝阻下收场。
记者走访获悉,河池境内不仅县乡客车普遍存在类似现象,出租车行业同样如此。2012年以来,为配合金城江“自治区卫生城市复审”的开展,河池城区每辆出租车都贴有“禁烟”标识,但这些标识形同虚设,抽烟现象仍屡见不鲜。
“乘客要抽烟我们只能劝阻,他们不听也没有办法,毕竟还要做生意。”据一出租车司机介绍,“禁烟”标识根本管不住吸烟现象,不仅部分乘客不听司机劝阻,有些司机更带头吸烟。
守序需“自觉的敬畏心”
相对于出租车、县乡客车“禁烟”失控局面,河池境内的公交车、快巴上的吸烟现象很少发生。
“现在乘客很少在车上吸烟。”据河池城区多路公交车司机反映,在“禁烟”实施过程中,公交部门通过车内标语、广播等方式,长期持续不断地提醒乘客,逐渐取得乘客认同并形成共识。
据河池运达公司一负责人介绍,空调快巴上也基本达到全面“禁烟”,“只要发现乘客在车厢内抽烟,司乘人员会及时阻止,乘客即使不听劝止,也会在其他乘客的压力下自觉放弃吸烟行为。”
出租车、县乡客车为何“禁烟”难?记者采访获悉,一方面由于“禁烟”标识仅仅是一个提示性标志,不具有强制力,乘客往往视而不见;另一方面,目前河池市并未将车厢内的“禁烟”纳入司乘人员安全、考核的范畴,他们也“懒得管”。
据金城江总站一值班站长介绍,目前该站对车厢内“禁烟”并没有具体的规定,只能以劝阻为主。相比之下,目前跨市、跨省的大多数班线要求都比较严格,且有专门随车人员监督管理,“禁烟”效果明显。而县乡客车运行线路短,且缺少有效监督,导致司乘人员大多数禁烟意识不强。
“公交‘禁烟\’的成功,关键是养成市民对公共秩序形成自觉的敬畏心,即使有少数乘客吸烟,也会招致其他乘客的厌恶和制止,迫使其自律。”河池市爱卫办一负责人说。
群众自律辅以制度制约
记者从市爱卫办获悉,目前河池市的公共场所“禁烟”并没有形成强制规定,主要是以宣传教育为主。近年来,通过“禁烟”宣传和卫生部门的督导,公共场所“禁烟”状况与以前相比,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效。
2010年以来,河池市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逐步加强各类公共场所的控烟力度,并通过卫生系统内部带头控烟,带动全市公共场所创造无烟环境。目前,全市卫生系统内部的吸烟率,由原来的35%降至18%。
2012年以来,河池城区为迎接“自治区卫生城市复审”,大力开展公共场所“禁烟”宣传,民众“随地抽烟”意识明显改进。同年11月,河池城区获得“自治区卫生城市”称号。
“全面‘禁烟\’不仅需要人们思想意识不断提高,更需要政府部门牵头,效仿外地制定本地、本部门法规进行约束。”市爱卫办一负责人说,以出租车为例,北京、天津等大城市都出台了在出租车内禁烟的规定,制定相关处罚措施,让出租车司机成为“禁烟”宣传员,积极发挥督促作用。
“如果河池市也将将车厢内的‘禁烟\’纳入安全措施,对司乘人员进行考核,并将工作常态化开展下去,相信出租车、县乡客车的禁烟也和公交一样取得实效。”该负责人说道。
新闻推荐
据《科技日报》报道,4月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89.94万辆和184.17万辆,环比分别下降8.9%和9.5%。虽然是微增长,可是国内外上市车企扩张的冲动依然不减。
...
河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河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