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天峨县下老乡百塘村下芽屯农民党员岑永声和全县近3万移民一样,舍弃了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地,安置在地处丹峨二级公路旁的六排镇纳洞村兴隆移民安置点。
没有田也没有地,如何过日子?搬迁伊始,过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耕作日子的岑永声一时不知所措、愁肠百结。
库区移民“搬得出、住得下、富得起”就是最大的民生问题。当地党委、政府想移民群众所想,组织党员干部登门与移民群众共谋发展大计。在县农业局技术人员的引导下,岑永声大胆尝试,在自家楼顶建鱼塘,在鱼塘边建猪舍、鸡舍和兔舍,在房前屋后种上菜和葡萄,并先后养殖六画山鸡50只,本地鸡30只,养猪16头,养兔6只、养塘角鱼1200尾,利用鸡(猪、兔)粪作塘角鱼饲料。经过一年多的探索,诚实敦厚的岑永声掌握了一整套生态循环种养“秘籍”,
结合原先建有的“猪+鸡+葡萄,”模式的立体养殖场和种果经验,建设沼气池,扩大规模,创造出一条“猪+鸡+沼+果+蛙”的庭院生态立体养殖产业致富新路子。2010年,庭院生态立体种养的猪、鸡、兔、鱼、果等产值就达4万多元。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岑永声经营的庭院立体种养模式一传十,十传百,成为当地移民群众发家致富的标杆。
常言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可岑永声常说:“把自己掌握的经验传授给身边的群众,大家共同致富才是真正的致富。”岑永声说到做到。他在家里办起了“农家课堂”,用自己家的堂屋当教室,并添置教学设备,为党员群众和慕名前来学习的外地群众提供便利的学习条件。几年来,他不仅不厌其烦地向前来学习的群众讲解各种技术,还经常深入附近的农户家中,为他们选点和进行技术指导,用自己的言行感化周围的群众,引导他们发展庭院生态立体种养,让身边的移民群众一起学习、一起提高,共同进步。2009年以来,他先后在自家的“农家课堂”举办生态庭院立体种养培训班54期,培训移民1320余人(次),培训全县面上群众2000余人(次);先后为国家、区、市、县各级领导或现场会提供参观、学习、考察200余次。
“自己的钱袋子鼓了,千万不能忘记带领群众一起致富”,这是岑永声经常对子女们说的一句话。
2010年,岑永声以实施生态富民“十百千万”工程建设为契机,依托地处县郊的优势,带领群众充分利用楼顶和房前屋后的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高效生态循环庭院经济,形成了楼顶上是“鸡+微生物+菜”、“猪+沼+灯+果”、“蛙+灯+葡萄”、“
特色养殖+微生物+菜”;屋后是“葡萄+灯+沼+蛙”、“
特色养殖(鳖)+灯”的生态立体养殖模式,形成了一个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的生产生活两用基地。
在岑永声的带动下,兴隆移民安置点26户农民都进行生态循环农业生产,共建成鱼(蛙、鳖)池51个,平均每池年产值达6000元至8000元,最高的养鳖池年产值达3.5多万元。2011年,该安置点庭院经济收入达45.3万元,实现人均收入4356元。
新闻推荐
网友“nage731”:天峨县县城黑网吧毒害青少年。老街里面起码有4家,唐英市场农贸街里面也有3家黑网吧,就在巷子背后。县城如此,乡下更不用说。(2012-11-12)&nbs...
天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