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400米的村级公路修了近7年还未完全修通,只能允许摩托车摇摇晃晃地通行,村民进出仍需绕道,费时费劲,抱怨不已。近日,网友在河池网“网络问政”说。
网友“红水河渔民”所指的公路,位于天峨县坡结乡纳构村。据了解,因建龙滩水电站,该村公路被淹没,改线修路多年,就差纳加段至今没有修通。村民建房拉料,需绕道,运费高出一倍多,特别是农村撤点并校后,孩子们都要到坡结乡政府所在地上学,由于路不通,大多数村民只能用摩托车搭孩子去学校,安全隐患大。
4月8日,记者来到现场采访。据纳构村一村民对记者说,这条泥砂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特别是纳加段,骑摩托车更要小心翼翼,否则就会“车骑人”。据村民们反映,自龙滩电站蓄水发电后,纳构公路纳加段共1.7公里被淹,道路需改线重修。2007年,县交通部门到实地拉线测量,并统计道路占用土地面积。随后,该县人民政府通过了复建路的补偿标准,但是,村民对补偿标准存在异议,认为补偿只针对路基的占地面积,没有考虑到施工过程中公路下方土地被埋没及村民种植的经济林木被损坏,要求重新确定土地补偿金。
由于补偿方案未最终确定,导致这段“疙瘩”路多年来未曾修通。县委、县政府多次组织交通部门及当地乡党委、政府,召集占地群众协商,均无果而终。该县交通运输局副局长唐其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2007年至2012年期间,因村民对补偿标准存异议,修路施工队多次进场施工,均被一些群众阻挠。
唐其涛称,修建该路段资金18万元早已到位,只要村民思想通,交通部门施工队随时可进场施工。待道路修通后,即可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村村通”项目。
新闻推荐
“太好了,太好了!我们有新课桌椅了!”当一张张崭新的学生课桌椅从汽车上卸下来时,孩子们高兴得跳起来,脸上洋溢着喜悦的笑容。这一幕是天峨县更新乡新林小学...
天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