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任务重,范围广,容量大,光靠上课那点时间是完不成教学任务的,所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非常有必要。那么,怎样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呢?
1.从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入手,在不同的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
低年级主要是读通课文学习生字,中年级还要读懂课文内容积累语言等。
2.布置任务要明确,要教给方法。
例如积累语言离不开寻找好词好句,哪些是好词好句?明确告诉他,好词包括重叠词、成语、四字词,象声词、形容词、用得准确精当的量词、形容词、一系列动词等;哪些是好句?比喻句、拟人句、夸张句、排比句。高年级预习课文找问题,怎么找?针对不懂的字、词、句和标点符号去找,针对在同一篇课文里反复出现多次的词语去找,针对重点句去找。哪些句子是重点句?总启句、过渡句、总结句;一语双关的句子,含义深刻的句子。
3.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工具书是学习语文的“拐杖”,是学生随时可以请教的“哑巴教师”。小学生在读书中必然会遇到“不会读”的拦路虎,这时教师就要因势利导,引导孩子们养成善于借助工具书来学习的习惯。我首先向他们介绍常使用工具书。如《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的使用方法,并要求孩子们带工具书上课。每当他们遇到不会读的字词,我绝不代办,而是要求他们翻阅相应的工具书来解决。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开展使用工具书的比赛活动,促进孩子们尽快掌握使用工具书的方法意识。当然,掌握使用的意识不等于形成习惯。为使孩子们养成使用它的习惯,我主要从学生预习课文入手,要求他们使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在学习课文时,孩子们遇到多义词、重点词,或不理解的字词,我就有意识让他们翻阅工具书来解决。在作业设计中,我也有意识设计让学生通过翻阅工具书来完成的题目。这样,孩子们在学习实践中,就经常得到了工具书这位“哑巴老师”的帮助。
4.培养学生查找资料解决问题的习惯。
①小学高年级有一些课文比较深奥,涉及很多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知识,没有资料,学生很难读懂课文。例如《西风胡杨》一课,要弄懂西域文明与胡杨林的关系,必须通过查找资料理解“楼兰、龟兹、西域文明”等词语。
②在综合性学习中,查找资料更为重要。例如《家乡的变化》,不查找资料,就没法对家乡的过去,现在和将来作全面深入的了解,也就没法向他人介绍家乡,作文也就没有具体内容。
③查找资料的途径有网络,图书,书籍文献,档案资料等。其中网络是最为方便快捷的。
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不仅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保障,更是为学生终身学习打基础,还能实现教师角色转换,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举多得,意义深远。
新闻推荐
本报讯
(见习记者
龙
隆
通讯员
覃龄葵)近日,记者从天峨县看守所了解到,从6月份起,该所监室内实行“床位制”(既一人一床制),结束了在...
天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