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瑞雄给顶换小学生发放新华字典。 见习记者 林郁婷 摄
穿盘山公路,渡百龙河……5月10日,经过3个多小时车船颠簸,“90后”大学生志愿者龙瑞雄一行,到达天峨县“西北角”——三堡乡顶换村完全小学,给孩子们送上麦田教育基金会捐赠的300多本爱心字典。
这是龙瑞雄第五次来到顶换小学。去年12月12日,龙瑞雄第一次来到这里,发现学校坐落在陡峭的山坡上,唯一的操场建在学校外面的山沟里。孩子们睡的床,用木板搭在砖头上。已经入冬,很多孩子只穿着单衣、凉鞋。回去以后,龙瑞雄立即着手联系公益项目。今年1月初,他亲手将300多件棉衣送到孩子们手中。最近,他又为孩子们联系了爱心字典、爱心运动鞋、爱心床架等公益项目。
梦的起航:“全身心帮助山区孩子”
1990年7月,龙瑞雄出生在江西省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2010年暑假,他在网上大胆发起“益路黔行”支教活动,组织来自全国6个省市的11名在校大学生,奔赴贵州山区,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支教活动。这次活动彻底改变了他毕业后的选择和生活轨迹。
支教地点在村小学,暑假回家的初、高中学生,也来听课。山里的小孩纯朴、懂事,见当地少有蔬菜售卖,主动从家里带着蔬菜,送给志愿者老师。志愿者离开那一天,村里杀了一头猪,师生、家长、村干部共200多人,围在一起唱歌、跳舞、吃饭、聊天、哭泣。直到凌晨一两点,人群才渐渐散去。
“从那以后,我从心底生出一个梦想,希望以后通过自己的努力,全身心帮助贫困山区的孩子们。”龙瑞雄说。
2011年5月,龙瑞雄辞去待遇丰厚的工作,离开厦门一家科技企业,回到母校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的报名、面试。7月末的南昌,如火炉般热气腾腾,他满怀期待踏上列车,向广西进发,不自觉地从心底里发出了一声呐喊——天峨,我来了!
梦的扬帆:“再辛苦也觉得值了”
到天峨后,龙瑞雄先后被安排到县水利局、农经局办公室工作。在尽力做好本职工作之余,他利用大部分节假日休息时间,走村串屯开展贫困生摸底调查,把收集到的信息整理完善后,第一时间通过“心守家园”网站、微博等,向社会爱心人士发出寻求资助。
“最担心的是下雨,走访完后,下半身包括鞋子全都湿透。更担心遇到落石和塌方。”龙瑞雄说,“不过,看到学生们从此可以更好地上学,就觉得值了。”
到了乡下,热情好客的村民,大都会邀请龙瑞雄和随访的志愿者在家吃饭,还有人给他送东西表示感谢。为了不给当地添麻烦,他一般不在主人家吃饭,也不过夜。他从早上出发,因很少带着干粮,中午只能饿着肚子,下午或晚上返回后再吃东西。
有一次,那是2012年的春节,他提前从江西老家赶回服务地,深入三堡乡开展为期三天的助学调查活动。元宵节还没过,按当地风俗,客人要留在主人家就餐。最多的一天,他一共在村民家里吃了7顿饭。在八腊乡,有一次主人家杀掉生蛋的母鸡接待他,他过意不去,给主人硬塞了一百块钱。记得有一次,在纳直乡,他乘坐的班车要开了,学生家长硬是往车后座上塞了十几斤山茶油,回来后,他汇去了150元钱。
2011年底,为了让寒冬中穿着单薄的山区孩子过上一个温暖的冬季,龙瑞雄得知腾讯网新闻中心发起了“衣加衣”温暖行动,第一时间与主办方负责人取得联系,为天峨县山区孩子们争取到包括衣服、鞋子在内的衣物1.6万套件,受益学生、群众达2万多人。
参加西部计划以来,龙瑞雄的足迹遍布天峨县9个乡镇35个村屯,走访了解中小学校18所,走访贫困学生800多人次,参与和组织关爱留守儿童、关爱农民工子女、扶贫助学等公益活动40余次,在多所学校建立了爱心图书室,帮助山区学校、学生联系“壹基金”“儿慈会”“香港龙情聚”“西部雏鹰”“心守家园”等,筹集助学资金、物资累计价值达120多万元。
(下转第四版)
新闻推荐
天峨讯 2012年以来,天峨县法院立足执法办案,狠抓信访维稳工作,主动服务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方法,着力做好信访维稳的预防、稳控和处置等各项工作,把问...
天峨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天峨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