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叫我
‘黑包公\’,那是对我的肯定。”天峨县安监局局长黄绍芬在当地有着“黑包公”的绰号,不仅是因为他有一张黑脸,还源于执法中敢于顶住说情风,冲破关系网,经常给熟人摆“黑脸”。而这个“黑包公”,黄绍芬一做就是9年。
9年间,黄绍芬不断探索适合天峨的安全生产制度,并创建和完善天峨安全生产网络体系,该县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不断减少,
从2007年至今,已连续6年无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天峨从一个安全问题突出的山区县、移民县,变成全区出名的和谐稳定示范县。黄绍芬也因业绩突出,获得了“全国安全监管监察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5人队伍肩重任
黄绍芬出生于天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家里兄弟6个,艰苦的生活环境磨砺了他坚强的毅力。2004年,天峨正式组建正科级安监局。时任下老乡党委书记的黄绍芬,由于业绩突出,维稳工作得力,被调任新组建的天峨县安监局局长一职。
1间办公室、5名干部、1辆半旧吉普车,就这样,黄绍芬担起全县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任,而这一干就干到现在。
人手少、任务重、历史遗留问题多、风险大……在偏远的山区县、移民县,各种问题尤为突出。
“尽职”才能“免责”,“有畏”才能“有为”。黄绍芬说,任职当天晚上,他夜不能寐,思绪万千,最终决定放下包袱,全力做好县里交给的任务。
为了解工矿企业现状,他将天峨所有的矿井下了一遍;为了解农村交通状况,他带领执法人员跋山涉水,对全县水陆交通的安全隐患逐一摸底排查;为了提高干部群众安全生产意识,他四处奔走,邀请各级安全专家讲授安全监管知识30多次,举办各类培训班78期,培训安全生产人员48700人等等。
“人员、制度、意识,这三个问题是突破安全生产监管难的关键,也是我所有工作的中心。”黄绍芬说。
黑脸唱出新业绩
“黄绍芬变了,变得不近人情了。”由管上万人的乡党委书记,到刚组建只有5名干部的安监局长,巨大的落差,没有让黄绍芬感到沮丧,反而是身边人的不解让他倍感压力。
“小小天峨有多大?抬头不见低头见。”9年中,这种话黄绍芬不知听过多少次。今年2月,黄绍芬在处理一个安全生产案件时,涉及一位老领导,在找其谈话时,当事人说:“做事留根线,日后好见面。”黄绍芬仍是没有半点犹豫,按规定给予当事人应得的处理,对老领导唱起了“黑脸”。
办理案子、消除隐患,他从不含糊。“宁听骂声,不听哭声。”黄绍芬说,给人走关系、开后门就是害人。
就这样,久而久之,“黑包公”的名头越来越响,天峨安全生产形势大为改观。从2007开始,连续6年没有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发生,该县也连续6年荣获“河池市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2012年,该县被列入“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试点县”和“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
9年辛勤促稳定
“天峨是老区、库区,社会经济发展任务重、压力大、历史欠账多,这来之不易的荣誉和数字背后,不知包含天峨安监人多少个辛勤的日夜。”天峨县副县长梁昌旺说。
9年来,黄绍芬没有过一个安稳的双休日,没能过一个舒适的节假日,不知疲倦地到处奔波。长期高强度、精神紧绷的工作状态,让他异常地敏感,“经常一听到警报声,我就想往街上跑。”
几度辛勤,几度收获。2013年,在黄绍芬的不懈努力下,天峨县正式启动县、乡镇、村、屯(组)“四级”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建设,2800余名安全员上岗,安全员制度延伸至屯一级,构筑了从上至下、从面到点的安全生产监管网络体系。
“这个体系就像我的孩子,细心抚养9年,现在终于抚养成人了。”黄绍芬感慨地说。
然而,对于自己的儿子,黄绍芬却底气全无。
他的爱人在县国土局工作,下乡、出差是常事,黄绍芬自己又长年累月地在外,一家人聚少离多。多次,儿子因为没人及时接送,而自己上下学,在很多亲戚眼里他是一个不称职的父亲。
“无怨无悔,所做的一切仅仅为了完成县里交给的任务。”黄绍芬告诉记者,只是他所在的岗位需要比别人多付出一点点而已。
辛勤地劳作换来天峨稳定的社会环境,他本人也先后荣获“全区安全生产月活动先进个人”、“全国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先进个人”等20多项荣誉称号。
新闻推荐
一大早,悠闲地走进门前的菜园,捡石子、扯杂草、清理垃圾、梳理被风吹落下来的丝瓜藤蔓……这样的生活,天峨县八达移民点75岁的移民岑正刚老人已经坚持了6年...
天峨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天峨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