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天峨县三堡乡顶换新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错落有序的标准化“小洋楼”,家家房前大红灯笼高高挂,室内电器化齐全,村内男女老少其乐融融,这就是该村党支部书记王军带领村民改变家乡落后面貌,自力更生,坚持不懈地跑项目创造出来的新农村。
“不干则罢,干就要干好。”这是王军在全村村民大会上说的一句话。提起这位胆大心细、精明强干、公正廉洁、无私奉献的51岁的村民“当家人”,无论是干部还是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
顶换村地处偏远山区,距离天峨县城100多公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村民生活贫困,思想落后,法律意识淡薄,村民间常有打架斗殴现象。这里的村民对外来事物抵触情绪严重,不支持外来人员对本村工作的指导,甚至有抵触工作人员工作的现象。全村468户2200人,由于种植结构单一,该村人均年收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
王军从2006年开始担任村主任助理,2008年任村主任,2011年被村民推选到党支部书记岗位上。任职以来,无论是农忙农闲、白天黑夜、刮风下雨,都没能阻挡住他为群众热心服务、排忧解难的脚步。他平时话不多,却坚持原则,心系群众。改变顶换村落后面貌,带领群众走致富道路是他梦寐以求的愿望。
大胆规划,提出易地搬迁。顶换屯是村委会及村级小学所在地,全屯共有163户771人。多年来,全屯村民及学校师生1100多人一直依靠屯内仅有的一处水源饮水,每年都会出现三四个月的枯水期,饮水困难。且顶换屯地质灾害严重,多处出现滑坡现象。
面对现状,王军大胆提出易地搬迁的想法,多次召开村民大会和村委班子议事会,并邀请了市、县、乡三级相关部门领导进行实地勘察,得到上级部门支持后,易地搬迁作为该村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开始进入实施阶段。
2009年开始,王军一边积极向上级筹措资金,一边带领村两委班子组织群众发扬自力更生精神,开挖、平整、硬化安置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由于村民家底薄,没有资金兴建新屋,王军积极向上级部门争取易地搬迁补助金,并自己垫钱给村民们购买建筑材料。通过4年努力,于2013年完成了顶换屯一、二期房屋建设,共搬迁70户340人。
同时,王军还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部所在地建两个抽水站,完全解决全屯村民及学校师生共1100多人的饮水困难,并完成全村56个共81平方米的水柜建设,解决全村2000多人的饮水安全问题,结束了多代人靠肩挑马驮的饮水历史。
顶换新村建有灯光球场、村卫生室以及村级图书室等,村内水电,排污水沟,街道硬化等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另外,村委又争取发改项目建设村级主干道7.5公里,这条路成为天峨县目前村级路中最宽、最平坦的路。
在产业发展上,王军带领村两委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摸底,反复研究,决定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核桃、杉木及油茶,养殖方面大力发展山羊等特色养殖业。如今,村民养殖山羊1300多只。全村460户农户种植有核桃2000多亩、松木5000亩、杉木1000多亩、油茶4000多亩;并成立了顶换村“八朵软枝油茶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80多户,被自治区有关部门认定为自治区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
王军还向外省跑项目,寻找资金支持,多渠道引进外资开发种植山茶油,形成了“老板+基地+农户”的天峨县三堡乡顶换村山茶油专业合作社,现有社员50多户。“全村的年均经济收入,相信在未来的三年至五年内,可达8000元至1万元左右,顶换村的总体面貌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王军信心十足地说。
“通过教育引导、转化、矫正等方式方法,逐步使全村群众的思想动态、法律意识得到普遍提高。”王军说,他要求村两委班子成员及全村党员在思想觉悟、政治、行动上要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廉洁自律,带领全体村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几年来,全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群众思想意识提高,社会秩序稳定、和谐。
谈起村里的巨大变化,60岁的村民王老汉说,这书记啊,是一心想带领村民致富的“当家人”,他带领大伙出工出力,装车卸车,村民没钱他帮垫支,为了乡亲们真不容易。他把村上的日常事务处理得井井有条,群众心悦诚服。
“如今,顶换新村第三期安置点建设施工已正式启动,建成后可安置94户428人。”王军说,这期建设完毕后,全村居住环境将焕然一新,迎来的将是美好的幸福生活。
新闻推荐
本报讯(见习记者
龙招江
通讯员
赵德谦
摄影报道)近日,天峨县地震局积极深入9个乡镇开展2014年村级学校地震应急演练活动。通过演练,...
天峨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天峨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