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原是食品公司一名退休职工,一生好酒,每餐四两,一日三餐,就是一斤二。记得七五、七六年,我已是小学五年级学生,放学后多了一项任务,就是帮他打酒。外公也瞅准时机,有意识地培养我陪他喝酒,每次一匙羹。从那时起,我开始知道一些酒名,其中就数宜山县(今宜州市)出产的德胜红兰米酒印象最深,那时卖酒以散装为主,用刻有度量的竹筒开坛打酒。外公有两个绿色军用壶,一次打两壶,共四斤,一壶即用,另一壶备用。他不用玻璃瓶,是怕我路上不小心摔倒,浪费他珍贵的德胜酒。我还真的没少摔跤,特别是雨天路滑,摔得铝制的军用壶一凹一凸、绿漆剥脱,但酒一滴都没漏过。“要是没有德胜米酒卖,其他的酒你喝不喝?”面对每次出门都交待要买德胜米酒的外公,我常这么问。他喃喃地说:“那就来点巴马三蛇蛤蚧或是东兰墨米吧。”
外公一生情忠于德胜米酒是有因缘的。他是容县人,新中国成立前以杀猪为生计,逃难流落到南丹县时,恰巧解放,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南丹县食品公司招收的第一批工人。他在逃难时曾到过宜山,喝过农户家自酿的德胜米酒,也喝过大户人家珍藏的德胜米酒,所以念念不忘。当时走村串寨到德胜镇帮人杀猪时,他发现那里的民风淳朴,几乎家家户户都有自酿红兰米酒的习俗,这种酒选用糯、粳米蒸煮发酵,取当地清泉水熬制,加入红兰叶汁,佐以冰糖、蜂蜜,窖于山洞或藏于地窖,时间越久越醇香绵甜,有治咯血、润肺止咳、女人产后虚弱等功效。由于解放前兵荒马乱,酒肆不多,只是逢圩日才有人在马路上摆卖。他还告诉我,他只喝纯粹的德胜米酒,米香清纯,甘洌回甜……
我1982年考干分配在天峨县工作,离开南丹外公家,外公也于1984年退休返回乡下南丹车马村二姨家养老。我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份工资,就拿出三分之一汇给他买德胜米酒喝,此后少有间断,直到他十四年前过世。说来也巧,就在安葬他老人家的山坡脚下,2003年崛起了一个大型的酿酒集团,也盛产美酒,不过,每年清明节我去给他老人家扫墓时,还是拎着物美价廉、品质一贯的德胜米酒去陪伴他,并想告慰他:你老人家一生钟爱的德胜酒,经过几十年的市场洗礼,现在已成为广西著名商标,年销量已过亿,连续九次荣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跃居广西白酒行业老二,是广西少数历史最悠久、口碑最好的百姓酒。
新闻推荐
宜州远教成农村经济发展“引擎”今年共开展培训近2000次,18万人次受益
宜州讯
宜州市整合资源、创新举措,充分依托远程教育网络多功能服务平台,深入开展远程教育“双创双争”活动,使远程教育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引擎”。&...
宜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宜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