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新闻 曹县新闻 单县新闻 定陶新闻 成武新闻 巨野新闻 郓城新闻 鄄城新闻 东明新闻
地方网 > 山东 > 菏泽市 > 单县新闻 > 正文

“跨省兄弟”牵手,千亩荒滩变“绿洲”

来源:牡丹晚报 2018-04-17 12:29   https://www.yybnet.net/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冯 锴

在菏泽,知道浮龙湖的人很多,但很少人知道,在浮龙湖南畔几公里外的黄河故道边,有一个横跨鲁豫两省、面积千余亩的果园。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荒滩。如今变了模样,不得不提韩圣银和杨红伟这对分别来自鲁豫两省的“异性兄弟”,正是他们联手让千亩荒滩变“绿洲”。

据悉,这片荒滩因为地处鲁豫两省交界,两边村民在历史上不止一次因为“争地边”而发生冲突。如今,随着千亩果园的打造,昔日像仇人一样的两地农民在一起打工、说笑,其乐融融,“昔日仇人变朋友”也成了两地一段佳话。

千亩果园,带来的是希望

4月11日上午,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乘车从单县浮龙湖南畔出发,沿着一条水泥路来到了这片果园。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去过不少果园,但这片果园的规模还是出乎了记者的预料。环绕果园的河道水碧绿清澈,园内水泥路平整、电网齐全,一排排整齐的果树一望无际,每排果树下面覆盖着防草布和滴灌设备,一株株果树抽出的绿叶在春风中摇曳,充满了希望。

让千亩荒滩变成现在的果园,并非一朝一夕之功。当天,韩圣银前往广东省出差,杨红伟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道出了“兄弟”二人十几年的酸甜苦辣。从平整土地,到栽树、种植棉花、西瓜等经济作物,再到被淹失败,次年再重复尝试……这些辛酸的经历外人很难体会。

“去年第一批果树已经下果,收了十几万斤。今年看地里的情形,应该能收一百多万斤!”凝视着眼前的果树,杨红伟显得十分激动,十几年的辛酸、上千万元的投入,他们终于看到了收获的希望。

其实,这片果园不仅给二人带来希望,也给周边的农民带来了增加收入的希望。当天,果园内有几十位周边村民受雇前来除草。单县浮岗镇大坝林庄村的李新华就是其中之一,他乐呵呵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已经50多岁了,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工作,而这片果园又给了他一次机会,一天能挣50元钱。

共同经历,让他们成为“兄弟”

韩圣银家住单县浮岗镇马庄村,原本在外做生意,有着不错的收入。1999年,他却做了一件让大家都看不懂的事:回到家乡,将黄河故道北侧500多亩荒地承包了下来。

“那是正儿八经的荒地,碱得很,地上都是白毛毛,啥都长不出来,还坑坑洼洼的……”73岁的关进宝就住在附近的林庄村,对这片地十几年前的情形记忆犹新。韩圣银将这样的地承包下来,虽然租金很少,但人们还是都不理解。

韩圣银有着自己的想法,先平整土地、改良土壤,种上速生杨,再套种棉花、花生等作物,多少有点收入也能赚点。然而,让他想不到的是,因为地势低洼,这里每年春秋季节都会有大量积水,很多地方的积水达1米深。如果不及时排水,别说经济作物了,连树都种不活。

种树、淹水,再种、再淹……10多年间,韩圣银都在重复着与天斗、与地斗、与水斗的故事,杨树从小树苗终于长成大树。其间,他也尝试着种植西瓜、棉花、花生等作物,但因为条件太差,一次次以失败告终。

在黄河故道大堤的另一侧,有一个人同样承包着近500亩的荒地。十几年间,他也重复着和韩圣银一样的故事,这个人就是杨红伟;不同的是,韩圣银承包的荒地属于山东,杨红伟承包的土地属于河南。

十几年的 “土地邻居”和相似的经历,让两人平时多了许多交流和探讨,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俨然一对跨省的“异性兄弟”。

战胜困难,果园终见曙光

十几年的奋斗,两省相邻的千亩荒滩终于有了些许生机。

2012年冬天,两人承包的土地相继到期。两人都是认死理的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续签。而两人一合计,反正两块地都挨着,索性合伙一起干,共同改造这片分属鲁豫两省的千余亩荒滩。

这次,他们咨询了林业部门专家。专家考察后,建议种植果树,并给出了平整计划。按照专家的计划,为了防止被淹和改良土壤,整片地要增高1米,还要在荒地内挖出河道,解决水源问题。

有了计划,两人说干就干。当年冬天,他们就找来十几台挖掘机,沿千亩荒滩地四周挖出了一条三四米宽、五六米深的河道,把挖出的新土全部堆放在原来的盐碱地上,又买了10多万立方米的土,把千亩荒滩地平地抬高了1米,再推平理顺,连片成方。2013年春天,经过考察,韩圣银他们投资近30万元,从烟台采购1.5万株新品种苹果树苗。2014年、2015年又投资上百万元,陆续购进五六万株果苗。几万株果苗长势良好,两人心中都充满了希望。

虽然不再担心水淹,不再担心土质,但意外再次降临,给了他们沉重的打击。2015年的冬天,第一场大雪来得特别早,气温陡降。2013年栽的三年树龄的果树生长旺盛,还没有落叶,眼看着来年将要挂果的苹果树,70%被冻死、冻伤,损失逾百万元。

“没办法,只能把冻坏的锯掉,感觉就像锯在心上一样,锯着锯着俺俩就瘫坐在地上了,心疼……”这次经历让他们欲哭无泪。好在两人都足够坚强,随后的两年,他们又将冻死的果苗补齐。

去年,两人终于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最早栽下的果树挂果了,看着收获的10多万斤苹果,韩圣银、杨红伟眼眶湿润了,咬一口酥脆香甜的苹果,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鲁豫联手”,昔日“仇人”变朋友

农民最看重的就是土地。

尽管土质不好,但两个省的村民还是为了这片土地发生过不少冲突。一位老人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以前,山东和河南相邻两个村子的村民经常因为“争地边”发生冲突,而且规模还不小,甚至动过刀枪,几乎每次都有死伤。在一定程度上来说,两边的村民几乎是世仇。

随着两边的荒地分别被韩圣银和杨红伟承包,两边的村民便再也没了土地的争端。而随着果园的建成,韩圣银和杨红伟经常雇用两边村民前来劳作。通过这片果园,黄河故道两岸两省的百姓走到了一起,在一起劳作、一起收获,其乐融融。看着原本是“仇人”的两地村民在一起干活,有说有笑,韩圣银和杨红伟也由衷地高兴。

61岁的李建华家住河南省虞城县张集镇高堂寺村,有着30余年的果树种植经验,是韩圣银聘来的“技术管家”。他见证了两地村民友谊和感情的加深,也是打心眼里高兴。“一天天无数次在果园里从河南走到山东,再从山东走到河南,我现在都感觉自己是半个山东人了!”李建华打趣说。

韩圣银和杨红伟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们的果园在山东被列为扶贫产业基地,在河南又将被纳入乡村生态游规划。把这片果园打造成与浮龙湖景区、河南省田庄万亩梨园形成一体的乡村林果生态观光园,是他们下一步的目标。 

相关新闻:
交流旗袍文化2018-04-17 12:27
猜你喜欢:
评论:(“跨省兄弟”牵手,千亩荒滩变“绿洲”)
频道推荐
  • 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数字赋能,拓展“商量”广度深度效度济南:“码上商量”与百姓贴得更近
  • 按下快进键 抢抓黄金期
  •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京师幼儿园桌上推演,筑牢疫情防控线
  • “线上+线下”人社服务再升级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