鄄城讯(通讯员傅成银)近年来,鄄城县把破解 “行路难”、“看病难”、“上学难”作为改善民生大事来抓,通过“村村通”、“新农合”、“爱心助学”等民心工程的实施,着力破解民生“老三难”问题,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旧城镇武张村处在黄河滩区,离镇驻地较远,通往村庄的乡间小道,遇上阴雨天更是泥泞难行。近年来,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实施,该村一条2公里长的柏油路通到了农民家门口。村村通给群众出行带来了便利,也把群众带上了致富路。“没实施‘村村通\’之前,后刘寺村的木材加工生意可没这么红火。”阎什镇干部王志兴介绍说。后刘寺村是一个有着400余户、1600多人的大村。实施“村村通”工程后,后刘寺村车通了,信息灵了,致富的路子也广了。据介绍,近年来,全县共修筑地方道路1999公里,全县99.8%的行政村通了柏油路。“村村通”为广大群众开通了条条致富路,越来越多的农民或忙着建大棚、办工厂,或忙着跑运输、做生意……
“真没想到,新农合给我解了难。”近日,红船镇村民王典民接到新农合8000元医疗补偿款时,感动得热泪盈眶。前段时间,王典民因患脑溢血住进了医院,经过十多天精心治疗康复出院。“看病贵”、“看病难”使许多家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近年来,鄄城县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提高了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水平,2010年,全县参合群众达到了99.9%。据调查,新农合制度实施后,农民的就诊人次和住院人次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农民的健康得到了切实保障。同时,全县各定点医疗机构狠抓医护质量,改善基础设施,为参合农民提供优质、高效、价廉的医疗服务。通过全面实施“360工程”、“110工程”、“127工程”以及国家扶持项目,全县16个乡镇卫生院全部建设了病房楼或门诊楼,新增医疗仪器设备100余台(套),全县整体医疗服务功能得到了快速提升。
8月26日,鄄城县2011年特困大学新生救助金颁发仪式在县一中举行,对141名特困大学新生进行了救助。据了解,2009年至2011年,全县已累计发放救助金200万元,救助特困大学新生近400人。去年以来,该县还多方筹措资金196万元,为2614名农村贫困家庭和城镇低保家庭的在校住宿学生补助了生活费,解决了农村和城镇贫困家庭子女的求学困难。
新闻推荐
...
鄄城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鄄城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