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丹
金秋时节,记者行走在贺州的田野乡间,放眼望去,田垌里一串串饱满的稻穗在微风中摇曳,收割机的轰鸣声不时传来;果园里欢声笑语,人们在采摘成熟的果实,到处洋溢着一派丰收的喜人景象。
10月,记者来到平桂管理区鹅塘镇马蹄协会时,协会的创办人叶秀珍正通过电话告诉姐妹们如何做好马蹄的护理工作,“种马蹄的关键技术是防病,枯萎病影响产量,花点病影响价格。”
“面朝黄土背朝天,一身力气百身汗”,曾经是农民辛勤劳作的真实写照。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平桂管理区鹅塘镇农村妇女参与经济发展的领域不断拓宽,越来越多的农村妇女从传统农业生产向农产品加工、服务和流通等现代农业转移,涌现出一大批自主创业增收致富的女能手,鹅塘镇马蹄协会的创办人叶秀珍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经过近十年的发展,会员已由2003年的43人发展到目前的1250多人。会员以女性为主,其中从事马蹄种植的有890多人,种植面积已由2003年的116亩发展到目前的5031亩。”叶秀珍告诉记者,马蹄种植辐射带动了周边1.8万多户农民种植马蹄,种植面积达4.2万亩。
马蹄协会就是姐妹们的家,协会每年都收集市场行情、产品流通、新技术等信息,并在年初制订技术推广、品种改良、科技培训等的详细工作计划和方案。针对马蹄生产的关键环节以及栽培过程中碰到的难点问题,作为技术培训及推广的重点。2011年以来,通过马蹄协会的牵头和组织,邀请了贺州市、平桂管理区、鹅塘镇农业部门的专家和骨干前来“手把手”地传授技术。
“去年共举办培训班16期,种植科技讲座7次,现场集中指导9次,并出版墙报8期,培训会员2500多人次。通过培训和指导,大大地提高了会员生产马蹄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单产、品质和档次,促进了当地马蹄优势产业的发展。”平桂管理区鹅塘镇镇长黄剑斌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如何将鹅塘独特的马蹄资源转化为特色商品,叶秀珍与马蹄协会的产品销售部、骨干会员加强联系,通过上网和各种现代信息工具掌握各地的供求信息,从而大大拓宽了产品的销售渠道。去年她在广州和深圳设立了多个销售点,同时与本市的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以及福建省、新加坡等地的客商建立了稳定的销售网络,组织流通的马蹄每年就有近2万吨。近年来,叶秀珍共组织白马蹄的加工就达到3.1万吨,农民从此项加工中增加收入630多万元。
小小的马蹄甜蜜着农民的希望。2011年,仅鹅塘镇马蹄协会会员的马蹄产量就达到了1.27万吨,总产值2040万元,直接带动农户增收524万元,户均比上年增收1436元,协会会员的家庭人均收入达3400元,比当地农户高出600元左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曾志)10月25日下午,市领导莫诗浦、刘雪萍、初阳、黄志光和市创卫办、市市政管理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调研组对贺州市创建广西卫生城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一行先后到贺州学院...
贺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贺州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