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岸群
常言道:舞活龙头,带旺一片。综观贺州市近10年林业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人们可清晰地看到龙头产业、龙头企业所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作用。
对贺州市林业熟悉的人们都会清楚地记得,建市前,全市林业加工产业处于一种零散型的发展状态,这其中最大一个原因就是缺乏一个可带动效仿的龙头。2004年,全市共有482家以木材为主要原料的林产品加工企业,其中低附加值初级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就达到了263家,这些企业生产规模小、技术落后、严重浪费资源,并多有违法违规收购木材的现象出现,严重影响贺州市做大做强林产工业。
绝不能这种恶性循环继续下去!从2005年始,市委市政府要求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狠抓木材加工企业的清理整顿和木材加工资源整合的专项活动,对无证照、不合法的林产加工企业坚决取缔关闭;对存在非法收购经营加工木材、偷漏税行为、不符合环保政策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坚决实行停产整顿,并依法严肃处理。经过一年多的反复清查整顿,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绝大多数达不到规范要求的加工企业从此退出市场。
同时,贺州市极力引进及打造产业化程度高、综合经营实力强的龙头加工企业,2008年12月,“广西最大木材加工集散中心”八桂木材加工区动工建设,该项目建设总面积3000亩,拟分两期进行开发建设,项目建成后,年可创税收达亿元,同时可为当地提供5000多个就业机会,带动了贺州市林产工业、运输业等产业的发展。市级另一个和县(区、管理区)级6个加工园区也相继动工兴建,从而初步形成了人造板生产、家具制造、纸浆造纸、林产化工、林副产品加工等门类较齐全的林产工业体系。林产工业向精深加工、规模大、产业链长方向拓展。“十五”期间,贺州市林业总产值只有69.15亿元,年均13.8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49亿元。到2011年,贺州市已经实现林业总产值77.43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47亿元;2012年更计划完成林业产值87亿元,力争完成97亿元。
如今的贺州,森林覆盖率高成为其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最优越条件,这是贺州人引以为豪的。然而大家不能忘记造林人的功劳。诸如,投资商黄国祥营造桉树速丰林,面积达3万多亩,长势较好,起到很好的示范推动作用;贺州市欣荣星林业有限公司则是外地进驻贺州市的一家林业企业。目前,该公司已在贺州市投资了3000多万元,种植了速丰林6万多亩。黄国祥和欣荣星林业公司之所以对贺州林业感兴趣,绝非无缘无故的,过去近10年来,贺州市政府投入资金扶持国有龙头企业发展速生丰产林基地的同时,积极扶持非公有制造林大户参与原料林基地建设。
正是在林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林业种植的催动下,贺州市林业以前所未有的迅猛态势向前迈进。记者在贺州市林业局了解到,近年来,贺州市的林业基地和造林大户如雨后春笋般地涌了出来,全市出现了外地客商、本地客商、个体户、企事业单位职工和广大农民争先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包括桂嘉公司、欣荣星公司等在内的一批企业和非公有制造林大户投资贺州市速生丰产林,规模以上发展速生丰产林的公司和个人达到87个,其中外商和经济能人到贺州市投资林业建设的就有200多人(户),总投入达10亿多元。10年来全市共完成营造林244.98万亩,其中速丰林实现连续6年造林面积超过20万亩,累计完成造林197.92万亩,速丰林发展速度位于广西前列;全市森林面积达到1136万亩,比“十五”期初的932.95万亩增加了21.76%;森林覆盖率达到72.16%,比“十五”期初的66.1%提高了6.06个百分点。
今年1至8月,全市实现林业总产值58.2亿元,占年度任务的66.9%,同比增长21.3%;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9亿元,占年度任务的73.6%,同比增长25.8%。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毛姗姗“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重阳佳节,婉转的歌声在贺州广场上空回荡,十几位老年人兴致勃勃地吹拉弹唱,自娱自乐,吸引了不少附...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