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陈艳茗
秋高气爽,波光粼粼的江面上回荡着串串动人的音符。工余闲暇间隙,在黄洞河畔的黄洞瑶族乡黄洞村村委大院的“集善之家”,赵老师正在教孩子们弹电子琴。
黄洞村“集善之家”是集“科普图书室”“农民科技文化活动室”“文体娱乐室”“少年儿童之家”于一体的综合型活动室,室里配置了两台电脑、一台电子琴、一台液晶电视和5000多册图书。
“村里文化娱乐设施不多,‘集善之家\’建立后,由于这里的综合型活动室内容丰富,在放假休息的时候,孩子们最喜欢来这里玩了。”赵老师说。
赵老师是学校的音乐老师,更是丰富农村文化的积极倡导者。他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这样说:“现在乡里越来越重视农民的文化生活,农村文化活动室的硬件设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改善,但没有掌握音乐知识的人来管理和教授。看着孩子们兴致勃勃地围着琴转,围着琴看,我总觉得我有义务过来教孩子们弹琴。”
“赵老师从指法开始教,我们虚心地听,认真地学。现在,我们已经能熟练地弹奏好几首曲子了。”一位10多岁的小朋友这样说。
黄洞村不仅有了“音乐室”,还有了文化室。
在文化室,记者见到了一位挺着大肚子的妇女在翻阅书籍。她说:“因为离孩子出生的日期已经不远了,我必须先要过好母亲的‘文化关\’。我现在每天都会来这里看一些育儿的书,免得孩子出生后措手不及。”
黄洞村是瑶族村,为了弘扬瑶族文化,村委会还特地设立了瑶族博物馆,建起了文化长廊。丰富的文化生活,给村民们提供了多元的文化思想。
黄洞瑶族乡有75%以上是瑶族人口,是贺州市“瑶族服饰”、“瑶族盘王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基地。为了加强少数民族聚居地新农村的文化建设力度,黄洞乡下大力气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有所作为”。目前全乡已经在村级建成了3个图书馆、3个篮球场、2个戏台和4个文化长廊,村民的生活方式有了更丰富的选择,文化雨露让这片瑶乡土地展现出了勃勃生机。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韦国运)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的通知》和《关于开展加快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执行进度督查的通知》的要求,11月28日至29日,自治区督...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