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万程 本报通讯员 甘 勇
警察在执法执勤过程中、在窗口部门接待群众的态度中表现的文明礼仪形象日益受到公众的关注。为此,贺州市平桂公安分局专门举办了一场警察礼仪知识竞赛,让民警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4月18日晚7时30分,竞赛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通过现场必答和抢答,寓教于乐的情景模拟,让民警在笑声和掌声中进一步强化文明礼仪综合素质。
“不速来客”:
抽答题考量选手应变能力
在派出所负责人和大部分警力抽调在外执勤,只有您留守负责处理所里的日常事务。突然,自治区公安厅一名“王处长”到来,称要查看所里正规化建设相关台账,你将如何应对?
抽到此答题的女民警陈锘从容地站起来,微笑着向“王处长”敬礼后,大大方方地介绍了自己的姓名、职务,并按照区厅来人的检查要求,一一回答了相关问题。
“事先并不知道有这样的竞赛方式,“不速来客”的到来太突然了,幸好日常工作中养成了‘管家婆\’的习惯,要不然就糗大了。”获得满分的陈锘长吁一口气。
“演员登台”:
组委会精心设计了两道情景题
通过演绎在派出所和户政窗口接待群众来访、来电、办事时的剧情,让参赛民警在题板上指出警察在接待群众礼仪方面存在的问题。
情景一:“小李”要找老王,错打电话到派出所。此时,混穿着“上暖夏凉”制式警服,跷着二郎腿、衣冠不整的民警“小夏”,很不耐烦地说:“喂,这里是派出所,没这个人,不要再打来,再乱打电话就收拾你。”
“小夏存在3个问题:警容不正、着装不规范、言谈举止不规范。”8组代表队高举答题板,一致获得该项情景所设分数。
情景二:“小兰”到户政单位办理户口,由于不知道需要什么材料,便前来咨询。民警“小谭”没有一次性告知群众应提交的材料,“小兰”3次“跑腿”办结后,说了句“办个户口还真不容易”。
“你自己的事,多跑几趟也很正常,要怪,也只能怪你材料没拿齐。”“小谭”立即反驳。
“说得也对,自己的事辛苦些没什么,多亏警察同志帮我办好了。”“小兰”说完随手递了一包香烟给民警,“小谭”还真“笑纳”了。
“小谭不讲究效率,对群众办理事项没有一次性告知,办结事情后使用了埋怨群众的禁忌语,对群众的请送没有婉言谢绝。”机关代表队给出了这样的标准答案。
新闻推荐
本报南宁讯(记者/陈莹)5月30日下午,自治区党委宣传部、自治区公安厅、共青团广西区委联合在南宁召开学习宣传植志毅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弘扬和传递履职为民的正能量。植志毅是贺州市公安局一...
贺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贺州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