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峪关新闻
地方网 > 甘肃 > 嘉峪关 > 嘉峪关新闻 > 正文

嘉峪关诗话(十四)

来源:嘉峪关日报 2018-02-27 09:28   https://www.yybnet.net/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与吐蕃作战得胜,消息传到朝廷,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出塞宣慰。王维从长安出发,过陇东,经萧关,沿腾格里沙漠南沿一路西行,到居延去慰问和察访军情。途中,写下了著名的诗篇《使至塞上》。试译如下:

轻车简从奉命慰问边关,

朝廷特使要去边防居延。

似飘飞蓬草从京都出发,

像春归大雁入胡地高天。

沙漠浩瀚一缕狼烟直起,

大河流长落日斑斓反照。

在萧关偶遇骑兵侦察员,

报告说都护在前线燕然。

诗中的“属国”是典属国的简称,本为秦汉时官名,这里代指使臣,是王维自指。居延,在今甘肃省酒泉市北,内蒙古额济纳旗境内居延海附近。唐代在这里设居延州。萧关,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都护”是当时边疆重镇都护府的长官,为边疆最高统帅。诗中指河西节度使。候骑,骑马的侦察兵。燕然,即杭爱山,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后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匈奴北单于,曾登燕然山刻石记功而返。这里借指最前线,并非实指。

作者王维(公元701-761年)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省祁县),后随父迁居于蒲(今山西省永济县),曾担任唐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早年曾在凉州(今甘肃省武威市)河西节度使幕府兼任节度判官,亲身感受到边塞生活的气息。西部边塞新奇的生活、景物与风俗,激发了诗人的浪漫情怀和创作灵感,写下了涉及河西地区山川和风物的诗篇,《使至塞上》就是其中的一篇。

诗的开首两句直书其事,言明出塞西行的原因。诗中说,诗人作为朝廷特使,轻车简从,要到遥远的居延一带去慰问边关将士。“过居延”和“欲问边”在意思和口气上前后照应贯通,两句奠定了全诗写景言情的基础。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与首句呼应。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像振翮北飞的归雁一般西入胡天,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诗人以此自喻,联系到此去的地方正是春风不度、万里赴戎机的大漠边城,难免不有飘零孤寂之感,似乎感情有些低沉;但诗人此去的使命,是宣扬朝廷的恩泽,鼓舞将士的斗志,用春归的大雁作比,又散发出春风和煦的气氛。由此而生发出以下对大漠奇特景色的描画,其情调健康和令人振奋便是顺理成章的了。

接下来诗人用素描的笔法对大漠的典型景物作了形象而逼真的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两句写诗人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浑厚,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诗句首先抓住了眼前的实景——大漠浩瀚无垠,长河奔腾而下,组成了辽阔旷远、气势雄浑的整体性宏大背景,然后在这个大背景上描绘出边塞沙漠特有的典型景象:沙原漠海浩瀚无际,非用“大”不足以言其广。边塞荒凉,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引人注意。一个“孤”字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紧接着一个“直”字,却又表现了它的劲拔、坚毅之美。沙漠上没有山峦林木,那横贯其间的河流,非用“长”不足以言其壮。落日,本来容易给人以感伤的感觉,用一“圆”字,却给人以亲切温暖而又苍茫的感觉。一个“圆”字,一个“直”字,不仅准确的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深切的感受。诗人用粗犷的笔调,厚重的色调把西部边塞风光描绘得苍茫雄浑,奇特壮丽。昔日荒凉的边塞风物,通过诗人的如椽巨笔化为新的审美对象,成为盛唐边塞诗中最动人的一道风景。而诗人在审美观照时所体现出的那种积极进取的心态,从根本上说则与当时昂扬向上的盛唐气象、盛唐精神密不可分。

诗的最后以“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的结节描写作结,写途中向候骑打听,得知主将还在督师的消息,流露出对河西节度使崔希逸亲临前线率众杀敌精神的敬佩和赞美之情,这无疑也是对边关将士英勇杀敌、舍身报国精神的高度赞扬。总之,全诗思想健康,格调高昂,气势流畅,雄浑壮美,鲜明地反映了河西边地的地域特色,堪称描写边塞特有景色的名篇。经学者研究证实,王维在这首诗中描写的景色就在今甘肃武威,即唐代的凉州。诗中的“大漠”指腾格里沙漠,“长河”是流经武威的一条内陆河,在唐代称马城河,现在该河的一段叫石羊河,一段叫杂木河。

在解读王维这首诗时,对“大漠孤烟直”的“烟”提出不同解释。一种认为是做饭时升起的炊烟(见《唐诗答疑录》),对此多数人不认可。唐朝疆域辽阔,但地广人稀,人口最多时五千万,在当时生存条件极差的大漠深处有人生活的可能性很小。清代学者赵殿成在为王维的诗歌作注时,对“大漠孤烟直”的“烟”提出两种解释:其一是烽火台上点燃的烽烟,或曰“狼烟”;其二,沙漠里常有一种旋风,能把地面上的沙粒、尘土卷起来急速旋转上升,形成一种沙柱,远看时像一股烟柱。众所周知,沙漠中温差变化很大,民谚“早穿皮袄晚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正午时分,阳光最强,直射地面,把地面烤得滚烫。热气流上升旋转,形成旋风,迅速把沙粒、尘土卷起来形成沙柱,但这种现象不可能在“长河落日圆”时的黄昏时出现。所以王维这时看到的只能是烽火台上点燃的烽烟。

烽火台是古人的天才发明,为传递军情而建。唐代烽火台的使用制度,在中唐杜佑《通典》中有明确记载:发现敌情,点燃两把火,最先由前线的烽火台点燃,并依次向后面的烽火台传递,直到京师。若敌情严重,则点燃三把火,也依次传递。平时无敌情,须在每晚点燃一把火报平安,叫“平安火”。点火的材料一般用狼粪、牛粪和干草混合在一起,点燃起来烟雾颗粒粗,烟柱升得高,且不易吹散。由此可知,王维是在黄昏时分到达凉州,这时,太阳已经从马城河面上渐渐沉下去了,远处腾格里沙漠深处的烽火台上燃起了一缕“平安火”,便及时捕捉到了这一难得的壮观景色,写下了“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一千古名句。

新闻推荐

人社局召开社保卡采集发放座谈会

本报讯(曹杰)2月12日,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召开全市社会保障卡采集发放应用工作座谈会。工商银行等5家社保卡服务合作银行的分管行长和部门经理、市人社局社保经办业务科室负责人参加了会议。2017年...

嘉峪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嘉峪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嘉峪关诗话(十四))
频道推荐
  • 近日,漳县检察院联合漳县公安局城关派
  • 为有效遏制大货车交通违法行为,改善道
  • 陇西:“三强”行动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 大地回春添新绿植树造林正当时
  • 安财山: 发展藏羊养殖 带富左邻右舍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